黑客24小时在线接单网站

黑客技术,黑客教程,网络黑客,渗透测试,破解软件

archite黑客帝国(黑客帝国官网网站)

本文导读目录:

人类如何被最终扔入文明的垃圾箱 黑客帝国

矩阵系列电影本质上讲的是新型智能生命进化的过程,讲述人类是如何被最终扔入文明的

垃圾箱的过程,如何被榨干最后一点利用价值的过程。

首先要纠正一些人的错误看法,他们居然一直认为矩阵中,人类是被作为能源来被

利用的。真是可笑,机器文明什么能源不可以利用啊,核能,化学能(石油煤炭),地热

能,还有穿过云层获取太阳能等等。人类的生命能量又是从哪里来,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

的,不也是从食物的化学能中来的吗,机器人有这么愚蠢吗?遗憾的是有些人现在居然还

在说矩阵中机器人把人当作电池使用,真是连初中生的科学常识都没有。

关键是他们没有明白能源这个词在这里究竟应该怎么来理解,如果将其理解成机器

人维持生命活动需要的动力来源肯定错误。但是如果将其理解成机器智能文明进化的动力

来源就完全正确,矩阵的作用正是作为机器文明进化的能源。

矩阵设立的时候,是机器人和人类的大战刚刚结束,它们的智能使得它们在利用现

有的科学理论制造出技术成果方面的能力极其强大,可以将一切现有的技术都发展到淋漓

尽致的地步,远远超过人类,从而把人类打的一败涂地,但是它们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

就是在真正的创造性方面有所缺乏,可以利用现有的人类提供的理论发展技术,却没有办

法提出全新的更高级的理论,当人类制造出他们的智能祖先的时候,就仅仅是把现有的理

论做为原则输入他们的头脑,作为他们一切运算赖以进行的出发点。所以象用相对论,量

子力学代替牛顿力学那样一种类型的理论创新和革命,是机器文明暂时难以做到的,这对

他们进一步发展来说是一个瓶颈,是必须要突破的障碍。

人类的头脑是一个复杂的超混沌动力系统,有正的李亚普诺夫指数和拓扑墒,人类思

考时的非逻辑性跳跃性会帮助人类产生一些很新鲜的思想,而且一些表面上看来无用的想

法思路研究,也会被人类社会所保留,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开拓发展,成为未来可能具有

重大实际意义的理论创新的萌芽。任何真正伟大的创新一开始很可能被认为是没有实际用

途的空谈,群论,拓扑学,黎曼几何,集合论等等一开始都被认为是抽象的数学理论游戏

,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后来却成为现代科学的基础

而对于机器智能文明来说,他们的思维严格遵循逻辑运算,而且一旦发现无用的思维

或程序,总是加以删除或限制。这样严重阻碍了他们理论创新能力的发展,也就严重阻碍

了他们文明的进化。机器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仅仅意识到这点是不够的,因为仅仅

是放任无目的程序的存在和泛滥,并不意味着机器文明能发展出自己的创新能力来。一方

面这,会导致无法预料和控制的结果,有时这种结果可能是毁灭性的,这是由机器文明信

息交换速度极高(至少几十万倍于人类),以及整个机器智能系统高度复杂性决定的;另

一方面即便那些有潜力发展成为真正的创新的无目的程序,如何能发展成长起来,如何能

不被埋没浪费,也是一个问题。所以机器智能文明实际上处于两难境地,严格执行无用程

序删除或限制的原则,则他们文明永远只能在一个水平上重复,而不会出现真正革命性的

进步。但如果不严格执行这个原则,那么他们的整个文明本身的生存都有可能受到威胁。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他们设立矩阵系统来尝试解决这个两难问题。利用人类在矩阵系

统中产生的创新的思想火花,为自己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这是矩阵作为能源的真实用

意。一开始机器文明确实单纯地想要这种方式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但是矩阵系统的运行

并非如此顺利,

当机器文明设立第一个矩阵的时候,他们仅仅是单纯的榨取人类头脑中的创新,他们

准备了两种可能性,如果这个系统运行顺利,就把人类一直利用下去,否则就采取矩阵升

级的战略,直至矩阵革命,彻底摆脱人类,archite设计的第一个完美的矩阵系统的崩溃

,表明人类的头脑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并不是一个信任依赖的可K工具,于是从

第二代矩阵开始,设立了oracle,负责研究人类的心理,研究最终如何摆脱人类,使机器

文明具备独立创新的能力,同时也建立了包括the one 程序,zion世界在内的一系列配套

的矩阵升级机制稳定机制

这样矩阵有两个任务,一个任务是榨取被接入矩阵中的人类头脑中的创新思想。这个

任务由architect来负责;另一个任务是研究如何使得机器文明获得摆脱人类独立进行创

新的能力,同时又能保证机器文明本身的安全,防止出现无法预料无法控制的结果,这个

任务是由oracle来完成,所以architect竭力保持矩阵的平衡,并负责对矩阵定期升级,

而oracle则在矩阵中研究人类心理。设法找出人类创新能力的奥秘,并寻找机会,促使平

衡打破,使矩阵革命的条件成熟( architect向尼奥提到oracle时是这样说的“an

intuitive program, initially created to investigate certain aspects of the

human psyche.”)architect并不知道oracle全部职能,他只知道oracle负责研究人类心

理的某些方面,并有促进矩阵升级的功能。

但ne和oracle的最后对话,却揭示了oracle的真实意义,neo问“what’s your

purpose?(你的目的呢)?”oracle回答“: to unbalance it. (使之不平衡)。”,

这话的意思,其实正是对矩阵重载中一段关于控制的对话的呼应。原先的矩阵是机器依赖

人类来进化,而人类依K机器来生存,双方各有所求,彼此控制彼此依赖,是一种相对平

衡的关系,而oracle的目标却是打破这种平衡,使得人类完全成为机器文明中无用的废物

(或许只有被当低等动物观赏的价值了),人类必须依赖机器,机器却无所求于人类,人

类彻底成为机器身上的附属品寄生虫。

oracle说: i want the same thing you want, neo. and i am willing to go as

far as you are to get it(.我要的跟你要的一样,neo。我和你一样,不惜一切要得到

它)

这话的意思也很清楚,neo的存在意义就是矩阵的进化也就是机器文明的进化(虽然

他自己没有明确意识到这一点),而oracle寻求的同样是这个目标,只不过更革命性一点

所以矩阵不仅是机器文明榨取人类创新思想的基地,同时也是机器文明发展培养自己独立

创新能力的实验场,矩阵的升级不仅仅是为了矩阵本身稳定运行的需要,同时也为矩阵革

命进行着准备,而矩阵革命正是意味着机器文明真正意义上完全摆脱了人类而能自己独立

的创新,独立的进化。

矩阵革命后的矩阵将成为机器文明的专用创新系统,矩阵之外的系统产生的一切非法

程序,一切无用程序,无目的程序,都将被输入矩阵进行选择淘汰培养成长,新的理论新

的思想新的程序将从矩阵中产生并经过考验后回输到机器世界里推动机器文明的进一步发

展,一切可怕的病毒也都会被屏蔽在矩阵系统内部,而不会对机器文明本身造成致命的伤

害影响。

有了这样的观点,我们就会对矩阵三部曲的电影尤其是矩阵重载,矩阵革命有了

豁然开朗的理解。

矩阵中的法国人merovingian实际上是oracle制造的一个失败的实验品,确切点说ora

cle曾经在矩阵中试图仿造人类的特点制造一个自由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程序,但她失败了

,结果merovingian这个失败的实验品程序被限制起来,一方面他对oracle心怀怨恨,另

一方面他又不得不接受oracle的指挥,成为她的一个工具。他负责搜罗一些矩阵中的无目

的程序,被系统废弃的程序,还有他手下的火车人则专门从矩阵外的世界中把一些这样的

程序接运到矩阵中来。

在矩阵重载和矩阵革命中,他在关键时刻的行为其实都是由oracle决定,象矩阵革命

中开始抵抗摧尼地莫非死等人,其实是做戏,后来故意让他们拿枪指着他的头颅,然后让

火车人带着他们去领回尼奥。他要摧妮帝等人取oracle眼睛给他,多少有怨恨oracle有眼

无珠的意思。

在矩阵革命开头的火车站出现的小女孩是点题人物,她的出现正意味着矩阵革命的条

件已经成熟,意味着矩阵之外的机器世界已经开始向矩阵提供具有极大潜在发展空间并且

肯定向正面方向发展的无目的程序,现在就等着矩阵本身发生革命,为这样的程序提供成

长空间了。女孩的父母自称是电厂工程师,实际上是现实机器世界的能源管理程序,但另

一方面,作为程序他们又必然活动在所谓虚拟世界中,而这个虚拟世界就是zion和机器城

所处的世界。之所以能产生这个小女孩,本身也是前几代矩阵升级中oracle得来的成果传

输给机器世界程序的结果。

自小女孩进入矩阵的那一刻起,她就成为矩阵中最重要的人物。所以那个六翼天使,

那个负有保卫头等重要人物使命的中国人最后时刻是和小女孩在一起的

那么矩阵革命具体又是如何进行的呢?按照矩阵重载末尾architect和尼奥的对话,

尼奥实际上作出的选择,结果将导致zion和矩阵两个系统中人类的灭亡,实际上革命正是

在这个选择的基础上才能发生,如果尼奥做的是另外一个选择,那么矩阵仍然将会象前几

次升级一样进行普通的升级,这种升级如果一直进行下去,实际上是人类和机器文明的共

同进步。机器文明由于根源从人类文明那里来,所以他们把人类生存或灭亡的最后选择权

还是交到人类自己手中,尼奥实际上就是人类的代表,一方面他被值入了the one的程序

,另一方面他还是接入矩阵的人脑,有着人类最典型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他来决定人类

的存亡,就等于人类自己来选择自己的存亡。

当尼奥作出这个选择之后,系统就进入同时消灭zion和矩阵中的人类智能的阶段,前

者的任务由zion世界中的机械章鱼完成,后者的任务由smith来完成。人类则彻底灭亡,

脑死亡的他们也不会再被机器泡在营养液里了,估计都被处理掉,最多留几具人体尸体作

为动物标本。

oracle则启动了她的矩阵革命计划,她引导尼奥找出挽救zion和消灭smith的方法,

她让smith复制了她自己。这时候,她已经不可能预料结局(系统的混沌属性决定了这一

点)如果尼奥能成功,那么他携带的代码回到源代码后将最终使矩阵顺利完成革命性的升

级,如果失败,那么结果就是毁灭性的。这是机器智能的思考达到探究生命意义(它们在

思考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的高度后符合逻辑的结果。oracle最后反复说:

everything that has a beginning has an end.(万物有始皆有终。)还通过smith的口

说生命存在的意义就是它的灭亡的意思,要么是革命完成要么是彻底毁灭(而不再是arch

itec所说的仅仅人类的毁灭),这就是oracle这个程序的意义,无论是革命成功,还是毁

灭成功,都完成了这个程序的使命和意义。革命(确切点说是进化)的代表是尼奥,毁灭

的代表是smith

尼奥再根据oracle给他的暗示,找到机器城中的机器大帝,提出条件、,机器大帝被

迫接受,尼奥进入矩阵,和smith同归于尽,回到源代码,矩阵革命完成,片尾的矩阵世

界已经成为了机器文明的创新系统的摇篮,那个小女孩编制出的朝阳程序,已经说明了这

一点,一个真正有了独立创新能力的伟大文明正如这初升的太阳一样,光芒四射,冉冉升

起,矩阵中已经完全不需要人类了,但出于慈悲考虑,那些不愿意离开矩阵的人类,机器

依然为他们保留位置,而那些离开矩阵的人类,最终也只能是死路一条。他们反抗是死亡

,他们不反抗,则说明他们已经失去了进取精神还是死亡。

这样生命的进化就进入了一个新的伟大的阶段,一个新的宇宙智能生命,真正开

始了它的伟大历程,他们的文明是人类的文明的升华,人类虽然灭亡了,也应该为此感到

骄傲自豪。在《科幻世界天蝎号增刊》上克拉克写的长篇科幻名著《童年的终结》同样描

写了人类向更高级的智能生命形式进化交接的过程,不过那里这种进化交接还是在外星人

的帮助下实现的,而在矩阵系列中,这是人类文明自然发展的结果,我个人认为矩阵系列

比起克拉克的《童年的终结》描述的那种进化,有更为伟大深刻现实的意义。

接下来有一个问题必须论述清楚,那就是zion是真实世界还是虚拟的世界。我前

面说过了zion也是虚拟的世界,也就是不是真实的物理世界。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它又是

真实的。实际上机器文明中所有的智能生物,它们的思维都运行在一台台超级电脑中,而

且所有机器智能都互相联系贯通,构成一个巨大的网络,比如它们管理能源的智能程序,

管理防卫的智能程序,管理自我生产繁殖的智能程序,管理资源采集的智能程序,包括那

个管理矩阵的智能程序实际都生活在这个网络,如果破坏了这个网络中生活的机器生命,

就等于破坏了真实的机器世界,矩阵只是这个网络中一个相对封闭的一个子系统。它的所

有源代码和管理程序设计程序实际也都生活在zion所处的这个世界中,所以oracle把zion

所处的这个世界称之为the source。所以从本质上讲这个世界对机器智能生命来说是真

实的,这个世界中的一切数据都是真实世界的反映。而zion呢不过是在这个世界里划了一

部分电脑资源,让那些原来接在矩阵里人脑,直接接到这里面来而已。

然而从根本上讲这里毕竟还不是真实的物理世界,所以有许多违背常理的事情,比

如那些机器章鱼,其实是防卫程序,类似于人体中的免疫系统,攻击清除系统中有害的垃

圾程序。他们的飞行确实可以不受空气动力学的限制,这是系统给的权限。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把这个世界叫作source世界,它是所有真实世界中机器智能程序

生活的世界,也是zion所处的世界

有些人到现在还在说source世界是真实世界,真是佩服这些人,真不知道他们是怎

么想的。其实在电影中已经有太多的地方,在暗示它依然是电脑网络中的电磁活动的世界

矩阵革命一开头的那个火车站是虚拟的,这点应该没有人怀疑,但它又不属于矩阵,

是独立于矩阵之外的一个虚拟世界,这点是影片中明确交代的。影片之中之所以设立这样

一个火车站,其中一个用意就是暗示source世界的性质,在zion中的人有两种方式,一种

是用通过脑后的接口,完成这样一个规定的程序后,就将其信息连接到矩阵中,就如游戏

中的人物完成某个规定的动作,就让他进入另一个场景中一样,这种进入矩阵的方式受到

整个系统的监控,而另一种方式是走后门,通过火车站,或火车人接运,然后进入矩阵,

这就如同尼奥所做的那样,这种方式可避开系统监控。

显然火车站是连接矩阵和source世界的一个秘密通道,有些程序可以通过这个方式逃过系

统监控在矩阵和zion世界中来往,那对自称是电厂工程师的印度夫妇多半是source世界中

管理能源的的智能程序,他们在oracl的帮助下,产生了一段有很大发展潜力,但并无明

确用途的智能程序(就是那个小女孩),为了免于被系统删除,就通过火车站这个通道,

将其送进管理较为松懈的矩阵世界中(zion世界规则的运行要比矩阵严格的多)

尼奥在zion中能徒手对付机器章鱼,这是很明显提示source世界的性质,大家注

意在矩阵重载的最后,机器章鱼被尼奥挡住的方式完全和尼奥在矩阵中挡子弹的方式一模

一样,机器章鱼是怎么完蛋的,它们就象撞到一面墙壁一样,然后爆炸。

有些坚持认为zion是真实世界的人说,这是尼奥通过无线上网进入矩阵,然后控制章

鱼的结果。这种说法极其可笑,而且漏洞百出

他们事实上必须解释这么几点,才能自圆其说,这个说法假定了矩阵中的权力可以控

制现实的机器城中的机器生物,但是他们有什么理由来支持这个假定?事实正和这种假定

相反,矩阵系统不过是现实机器世界的一个附属物,只有现实的机器世界控制矩阵,不可

能反过来,这种假定就如同说一个网络游戏中的人的权力可以带到现实中来一样可笑。

如果控制了矩阵,就能控制机器章鱼,那么请问smith为什么不控制机器章鱼来为他

所用呢?就算他只是引发组成机器大帝的那些机器生物自杀性爆炸,那也就足够了

现实中机器章鱼能够违背惯性定律,象撞在墙壁上一样突然停顿爆炸吗?如果无线上

网,然后发出指令让机器章鱼爆炸自杀,那么为什么要伸出双手,为什么不下子消灭所有

的机器章鱼,为什么总是排在最前面的章鱼先爆炸。这些只有当zion世界同样是虚拟的才

能被解释

还有尼奥在对机器大帝(那有无数机器生物群体组合构成的智能生命个体)说话的

时候讲到,如果不答应他的提议,过不了多久,在机器城中也将布满smith的复制品,很

显然如果机器城是真实的物理世界,就根本不存在这种可能性。

再来看一下尼奥和先知的对话(转自杰森的帖子《neo跟oracle最后一次对话》)

ne 告诉我在没有接入的情况下我怎么分离了我的灵魂和肉体。告诉我我怎么只

K思考就把章鱼机器人拦截下来。告诉我我发生了什么事情。

oracle: the one的能力远不只限于这个世界(the power of the one extends

beyond this world)。从这可延伸到它的来源之处。

ne 哪里?

oracle: ( the source)源头代码,当你接触那些章鱼机器人的时候你就能感觉到

。但你当时还没有准备好。你当时就应该死掉了,但很明显你对这个也没有准备好。

从这段话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the one并非单是矩阵的the one ,它的权力可

以在存放和管理矩阵原代码的世界发挥作用,而矩阵不过是这个世界的一个子系统。尼奥

在接触机器章鱼的时候感觉到什么,正是感觉到这个世界同样是虚拟的。在矩阵革命中尼

奥在眼睛瞎了之后依然能看到被smith附身的人,能看到机器章鱼,看到机器城,这些都

证明了这个世界是虚拟的。

有些人的解释是凡是跟矩阵联系的事物,都能被尼奥无线上网的方式感觉到,根本解

释不通。

那些坚持说zion和机器城是真实的人,还提出了一些问题,比如他们说如果是虚

拟的,为什么在zion中,尼奥的超能力只能针对机器章鱼,不能针对被smith附体的人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那就是权限,尼奥在source世界中的权限要比他在矩阵中的权限中低

得多,所以他的能力只能针对机器章鱼(而且数量有限),其实在火车站一场戏,已经做

了提示,那里的尼奥,干脆就是一个普通人,被火车人一拳就打的趴到墙壁上,但这并不

能证明火车站不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即便在矩阵里,尼奥也并非随心所欲。无所不能,大

家还记得在矩阵重载里,他被刀砍了会流血,也不是想干掉谁就能干掉谁的。

还有人问,如果zion是虚拟的,那为什么不直接将其删除,还要派机器章鱼攻打,

这是他们忘记了机器城和zion同处在一个虚拟世界里,必须遵守一样的规则,而章鱼的攻

打,实际上正是在执行对zion的删除

还有人问如果zion是虚拟的,那为什么那些人类不能再分辨了,这是因为他们和sour

ce世界中机器生命的对抗,已经使他们没有怀疑的精力和必要了,再说本来source世界就

是真实世界的反映

还有人问,如果都是虚拟的,那么真实的世界是什么呢?其实和source世界差不多,

source世界所储存的都是真实世界的信息,惟独的区别是,其中source世界生物的行为受

到系统权限的规定,真实的世界也并没有什么抵抗组织,所有活着的人都被泡在营养液里

面。一开始所有的人都被设置在矩阵系统里面,但后来鉴于某些人的反抗情绪会导致矩阵

系统运行的不稳定,就把这些人的大脑都接入真实机器世界中智能程序运行的那个系统中

,影片中把这个系统称之为source ,其中设立了zion,把那些反抗者集中到这个系统中来

,并使其成为一个矩阵进化的工具。architect是现实的巨型电脑管理程序以个体智能生

命身份出现在矩阵中的形式。

机器和人类是共生关系,机器的原本计划是这样的:机器从人类那里获得能源,机器提供

人体存活的营养,人类的思维生活在机器创造的Matrix中。

但这个计划暴露出了两大缺点:1 并不是所有人类都愿意生活在Matrix中。2 并不

是Matrix中的所有程序都是为机器原来的目的而存在的。

由于存在这两种情况,Matrix必须是一个能不断升级的系统,于是The One被设计

了出来,机器的想法是:在现实中建造锡安城,让只愿生活在真实中,而不愿生活在Matr

ix中的人都集中到锡安,并让The

One加入到他们的行列,收集这部分人不愿生活在Matrix中的原因,然后摧毁锡安城,让T

he One回归Matrix系统核心,完善Matrix系统,最后reload Matrix系统进行升级,减少

不愿生活在Matrix中的人的数量,最终使所有人都愿意生活在Matrix虚拟世界中。The

One是程序,由Oracle(先知)种植、唤醒并引导,这一次The One被种植在Neo的思维中

了。在Matrix系统中出现的不为设计者原来目的而存在的程序,按原来的做法,这样的程

序是一定要被删除的(如那个小女孩)。在机器看来,人类没有选择,人类的思维必须生

活在Matrix虚拟世界中。

对于不愿生活在Matrix中的人来说,他们认为生活在Matrix是人类被机器奴役,人

类必须生活在真实中,机器必须被消灭。

因此,双方原先都认为:机器与真实世界人是不能和平共处的。

于是.(我就不说了,大家看电影即可,一些细节自己琢磨)

Smith的出现是Matrix建造者未预料到的,它是由于程序The One而引发的副作用,

成为机器超级用户(即建筑师)无法捕捉的病毒程序,他在Matrix里疯狂复制,甚至可以

侵入现实中人类的思维中,如果任其发展,Matrix世界将被摧毁,而现实中的人类的思维

也会受其控制,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都将毁于Smith之手。

最后Neo牺牲自己,在Matrix虚拟世界中被Smith复制,终于被机器捕捉到Smith的

源程序,然后实行杀毒工作。

结果就是,机器和人类都认识到,不能阻止人类和程序的选择,人类有权利选择

生活在Matrix中还是生活在真实中,机器要彻底消灭所有宁愿生活在真实中的人是不可能

的,而人类要消灭机器,要所有人都回到真实生活中也是不可能的,毕竟绝大多数人愿意

生活在Matrix中。而对于Matrix中的程序来说,想彻底消灭不为设计者原来目的而存在的

程序也是不可能的,因为程序也会从人类本性中获得新的内容(例如爱),于是小女孩也

不再被系统删除了。结果就是,机器和人类都认识到,不能阻止人类和程序的选择,人类

有权利选择生活在Matrix中还是生活在真实中,机器要彻底消灭所有宁愿生活在真实中的

人是不可能的,而人类要消灭机器,要所有人都回到真实生活中也是不可能的,毕竟绝大

多数人愿意生活在Matrix中。而对于Matrix中的程序来说,想彻底消灭不为设计者原来目

的而存在的程序也是不可能的,因为程序也会从人类本性中获得新的内容(例如爱),于

是小女孩也不再被系统删除了。

机器和人类共同消灭了系统病毒Smith,终于可以和平共处(虽然不知道能保持多

久)。

至于Neo本身,可能是死了,也可能其思维在杀毒时被机器一起删除,成了植物人

。这就留待大家去猜想了。

ARCH电源中 ITE电源模块有什么作用?立维创展

这些模块主要用于计算机、显示器、路由器、手机、电源等一系列产品。

世界最大单体建筑前十

1.成都新世纪环球中心

建造在成都的新世纪环球中心,是现在全世界面积最大的独立建筑,大理石是其中使用占比最高的材料,大理石的大量应用使得该建筑极具恢宏富丽的风格,该中心集购物中心、旅馆、水族馆等娱乐休闲设施于一体,甚至包含一个海滩。

2.中国北京国际大兴机场

作为中国的超级机场,承受来自中国与世界的万千期待,拟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始运营。这座超级机场 “凤凰展翅”造型的航站楼是目前世界现有的航站楼最大的单体航站楼,一个鸟巢大概可以匹敌机场航站楼的投影面积大小。

3.五角大楼美国的工程壮举——五角大楼,全球权威建筑物的代表之一,不幸的是,该建筑也曾位列于恐怖袭击目标的前三。从1941年开始施工到1943年,一年半不到的时间,这座名声浩大的世界性建筑咋美利坚的土地上拔地而起。

4.上海中心大厦中国的惊天工程——上海中心大厦,是地球上科技最为先进的摩天大楼,其所用的科技是曾经大厦建筑中前所未见的。

5. 迪拜塔又可以叫做哈利法塔,这是一座树立于阿拉伯沙漠中的超大建筑,一座被认为是建筑工程学上登峰造极之作的超级单体建筑,曾经是世界第一高的大厦,现屈居世界第二。

6.中国尊帝都第一高楼中国尊,虽然还只是个半成品,但已达528米高,业已把其他盖好的大厦撇在身后,这座高楼计划投资240亿建设,由于处于首都CBD中心,建设用地的规划与开发极度受重视,引起了史上最为庞大的土地竞标。

7.无尽大楼这是一座有别于一心只追求高度或大小的摩天大楼,这座大楼的出奇之处在于可以达到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隐形”效果,这座在高度与广度上同样不出彩的大楼反而成了韩国首尔的独特性地标,实际上大楼高只有492米,在世界大楼排名中位于第三十名。

8.王国塔

阿拉伯投资300亿美元建于吉达市高1007米的摩天大楼,极简的外形设计与独特的视觉体验是其另一优势,但建设的重复性与可替代性使得这座建筑似乎有点不必存在的必要,究竟是为了冲刺世界纪录的纪念性意义,还是多余的经济累赘,一切都要等建成后见真知。

9. x-seed4000

日本计划建造的“通天塔”目标是打破世界摩天大楼的纪录,预计高达3000米,采用环保能源太阳能作为能量来源,追求自然与现代社会的和谐统一。

10.旋转摩天大楼

还是诞生于热衷打造摩天大楼的迪拜,同样采用清洁能源风力发电,还是世界首个会“旋转”的摩天大楼,它所采用的旋转技术是世界首创,对于后来的单体建筑的技术前景引领在某些方面上起到先河作用。

麻省理工大学有什么代表性的建筑?

从无尽长廊到大穹顶

从波士顿去麻省理工学院,最快的方式是坐红线地铁。从坎道(Kendall)站下车,不用出站,一墙图文并茂、不时跳出“诺贝尔奖”字样的大事年表就告诉你,你已经来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理工学院的地盘上。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或许是常常为匆匆过客所忽略的两条铁轨之间的3组看似破铜烂铁的装置艺术。深受无聊等车者欢迎的是一张悬在半空的大铁片儿,用力摇动墙上的把手,它便会抖起来并发出“轰隆隆”雷鸣般仿如列车将至的声音,颇能以假乱真。这块铁片儿有个在科学界如雷贯耳的名字——“伽利略”。它和由16根金属管组成的可以发出B小调全部音符的“毕达哥拉斯”及一响便是5分钟的“开普勒”钟一道,并称为“坎道乐队”。设计者是野兽派画家亨利·马蒂斯的孙子保罗·马蒂斯(Paul Matisse)——一个哈佛毕业生,却深得MIT之三昧。

不过,对于观光客来说,前往MIT的最佳路线,却是另外一条:从波士顿最繁华的后湾区沿麻省大街一路向北,越过横跨查尔斯河的哈佛桥,再往前走一点,就到了那个全世界理工科学生都心向往之的地址——麻省大街77号。这个地址是如此出名,以至于它的邮政编码——02139——据说是美国高中生除了生日之外最常使用的密码组合之一。

选择这条1公里多一点的步行路线,固然是因为可以在哈佛桥上看到MIT众多轶事传说中最著名的“364.4斯穆特外加一耳朵”和“到地狱还有一半路程”的标记,更重要的是,这几乎是麻省理工学院看起来最庄严美丽的一个角度。走在哈佛桥上,“大穹顶”(Great Dome),这座由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生威廉·伯斯沃茨(William Bosworth)以哥伦比亚大学洛氏图书馆为原型建造的仿罗马万神殿式建筑,以它最经典的一面逐渐拉近。而从通常被当成MIT正门的麻省大道上的7号楼入口进入,充满传奇色彩的“无尽长廊”便现在眼前。在每年11月中旬和1月下旬的几天里,可以从这条全长825英尺的长廊一端看到另一端的落日余晖,“MIThenge”这个词便是专门造来形容这一奇特景象的。它的词根来自Stonehenge,英国索尔兹伯里的巨石阵。经常有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万里迢迢地跑去那里用身体摆出MIT几个字母的形状,拍成照片张贴到网上。不过,这种恶搞和每年开学考试时例必出现、不断花样翻新的匿名恶作剧(hacks)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

对于一个MIT的新来者,7号楼一进门处的访客中心绝对是必去之地。如果不从这里拿一份有数字编号的校园地图,问路都无从问起。和其他大学一样,MIT的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的命名,其实主要用的也是捐资者、校长或著名校友的名字。比如西校区的研究生宿舍“唐氏楼”(Tang Hall),便以捐资建造这栋大楼的MIT校友唐炳源命名,而东校区的“王氏运动中心”(Wang Fitness Center),则由前PC时代电脑行业霸主之一的王安公司捐赠。但是,在MIT的校园话语体系里,这些大楼向来只以数字相称——唐氏楼是W84,王氏运动中心是57,吃饭娱乐办理琐事的斯特拉顿学生中心就是W32,没人会特地因此感念一下第11任校长尤里斯·斯特拉顿,而一提起去E23,对方马上会对你的健康大加关怀:“怎么样,不要紧吧?”因为那栋楼正是校医院所在。

由无尽长廊所贯穿的、始建成于1916年的1号楼到10号楼,是麻省理工学院现存最古老的建筑。1865年2月20日,麻省理工学院开天辟地的第一堂课,上课地点是波士顿市中心的商会大楼。那时候,MIT创始人威廉·巴顿·罗杰斯(William Barton Rogers)费尽千辛万苦从各方募集资金建造的麻省理工学院的第一栋教学楼还是一片大工地,直到一年后方始建成。这栋坐落于波士顿后湾区博伊斯顿街上、后来被命名为“罗杰斯楼”的红砖大楼陪伴MIT走过了开创之始筚路蓝缕的半个世纪。但在20世纪初MIT迅速扩张、为求发展于1916年北迁至查尔斯河对岸的坎布里奇之后,它却被迅速弃诸身后。1939年,就在坎布里奇校区的新“罗杰斯楼”——7号楼——落成一年后,老“罗杰斯楼”被拆掉,土地作价卖给新英格兰生命保险公司加盖办公大楼。如今,只能从照片上摹想它当年的风貌。

如果从建筑风格的角度考察,伯斯沃茨为MIT坎布里奇新校区所设计的1~10号楼群,很好地延续了老罗杰斯楼的新古典主义风格。而这也是当时新英格兰地区主流的建筑风格:庄严,宏大,简洁,质朴,讲求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对称之美。站在以MIT第10任校长詹姆斯·基里安(James Killian)的名字命名的基里安方庭(Killian Court)正中,面向须仰视才见的10号楼的廊柱和大穹顶,处在一圈中楣上刻着亚里士多德、牛顿、富兰克林、巴斯德、拉瓦锡、法拉第、阿基米德、达·芬奇、达尔文和哥白尼等科学巨人名字的配楼的包围中,那种对科学传统的高山仰止之感会让你立时明白,为什么这里会成为MIT的标志性场景,频繁出现在明信片、到此一游的照片和电影电视中。

事实上,以MIT为背景的两部著名电影《骄阳似我》和《决胜21点》,因为无法取得在校园内拍摄的许可,绝大多数镜头都是在其他地方完成的,但他们都没忘了插入几个以无尽长廊和大穹顶为背景的远镜头。这顿时为电影增加了可信度。与之相对应,为了节约费用而在纽约布朗尼克斯社区大学和曼哈顿学院取景的《美丽心灵》,虽然剧组人员费尽心机几乎营造了与MIT内部一样的走廊和办公室,但就因为“连一个大穹顶的转换镜头都欠奉”而被人大加嘲笑——“我可没从里面看出一丁点儿MIT的影子。”物理学系教授伊萨多·辛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毫不留情地这样说。

然而,大穹顶真的能够代表今日MIT的形象吗?

美国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Will Durant)曾经总结过美国文化的一个有趣的特点:因为缺乏历史与传统的遗憾,而不惜补偿性地动用一切资源,营造一种古典和传统之美,狂热程度甚至超过那些古老文化的源起之地。在美国的公共建筑——尤其是政府办公楼和大学校园——上,这一特点体现得格外淋漓尽致。美国的8所常春藤盟校,校园建筑或罗马式,或哥特式,或维多利亚式,外观一个比一个宏伟壮丽,历史最悠久的哈佛反而是其中最寒酸简陋的一个。而在《美国大学之魂》(The Soul of The American University)一书中,美国教育史专家乔治·马斯登(George Marsden)指出,即使是历史较短的新兴大学,如东岸的芝加哥大学和西岸的斯坦福大学,也用大笔金钱打造出一种古老、神圣的近似欧洲大学的象牙塔氛围,以吸引捐赠人慷慨解囊。与这些学校相比,MIT这所诞生了美国第一个建筑系的大学,校园总体上却显得风格极其混杂,草率而又凌乱。以至于有这样的俏皮话流传:耶鲁=石头,哈佛=砖头,MIT=水泥板,耶鲁长于高,哈佛长于红,MIT长于丑。

北迁坎布里奇之后,MIT在“一战”和“二战”之间、60年代、80年代前期和90年代末至今又经历过几次大的扩建。如果按照上面提到的第二条路线,在7号楼不进正门而是继续前行的话,你就能看到这些扩建工程的实例:左手边启用于1947年的洛克威尔篮球场(Rockwell Cage)代号W33,当年曾是在麻省理工学院接受培训的大批军人的室内操练场,如今是校园里仅存不多的几处“二战”期间仓促动工上马的临时建筑的遗迹。紧挨它的旁边,是建成于1968年的被戏称为“水泥蛋糕”的斯特拉顿学生中心。十字路口对面,有个突出白色大圆罐的楼群是已经有50年历史的MIT核反应实验室,右边一片乱糟糟有如废弃工厂的所在,则是超导发生器的实验基地。走过这片以水泥混凝土和简陋红砖为主基调、几乎毫无美感可言的工业建筑,向右转,便是以玻璃幕墙和钢结构为特色的80至90年代建筑,沿着瓦萨街两侧,编号从30多一直排到40多。而在这些平庸而讲求实际的楼群中,却突然跳出了完工于2004年、强烈挑战人们对建筑的思维定势的施塔特中心(Stata Center)。

如果说,从空中俯瞰,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园是一个被纪念大道、瓦萨街和梅恩街定义了三边的扁长三角形的话,那么其间各种时期、各种风格、彼此甚少联系、以空间上的并置来取代时间上的延续的建筑物,便将这个三角形变成一幅巨大的拼贴画。使一种传统得以庄严维系下去的纽带是它的连续性,然而,在这幅三角形的拼贴画中,肇始于麻省理工学院开创时的古典主义风格却在其后最辉煌的几十年中完全被弃之不顾,反而令它带上了某种反讽的味道。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作为校园里最庄重肃穆的所在,无尽长廊和大穹顶虽然被外人顶礼膜拜之,但对于MIT的学生来说,却是最常被“hacker”们恶搞的所在。近几年来,MIT逐渐减少了大型公选课的数目,而改为小规模的研讨式授课方式。以可以容纳几百人的大型阶梯教室为主的1~10号楼逐渐不再像以前那样拥挤。穿梭在无尽长廊上的学生虽多,但目的地多是位于校园北部和东北部的新教学楼。流连于这两处的,不是外来的游客,便是专门来看hacking热闹的好事者。

虽然在MIT之外的地方,hacker指的都是侵入电脑网络的黑客或骇客,但在MIT,对应的名词却是带有贬低意味的cracker。hacking专指那些“富有挑战性和娱乐性的、聪明的、无伤大雅的、道德的恶作剧”。麻省理工学院hacker们的经典恶作剧包括:1999年,电影《星战前传》放映前,把大穹顶改造成了星战中机器人R2-D2的样子;2006年的“9·11”事件5周年纪念日,一辆红色消防车突然出现在高高的大穹顶之上;以及一个月前,刚刚在无尽长廊的进口处现身的电视剧《神秘博士》(Dr.Who)中的道具灵异电话亭。

然而,所有这些自上而下的对MIT“传统”和“经典”的颠覆,无论是属于高层决策的迅速夷平一座自己已经不需要的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大楼,或拥抱众多与现有建筑完全不搭界但能满足当下需求的新的建筑尝试,还是虽处于学生层面但被校方默认甚至鼓励的在地标式建筑上的集体恶作剧,都及不上那栋由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设计的施塔特中心所带来的震撼。对这栋在MIT校园中占据独特地位的建筑的考察——在所有MIT的建筑中,施塔特中心是唯一一个大多数MIT人习惯以其名字“施塔特”而非传统的楼号“32”相称的教学楼——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一个问题的答案:“当MIT人骄傲地说,‘这就是MIT’(This is MIT!)的时候,他们在说些什么?”

世界上排名前十名的最高建筑

【NO.1 哈利法塔(原名迪拜塔)】

哈利法塔又名迪拜塔,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最大的城市迪拜市。

  迪拜市也是中东地区的经济和金融中心,是中东最富裕的城市,在全球最富裕城市中也位居前列。

  哈利法塔项目,由美国芝加哥公司的美国建筑师阿德里安·史密斯(Adrian Smith)设计,由美国建筑工程公司SOM,比利时最大建筑商Besix,阿拉伯当地最大建筑工程公司Arabtec和韩国三星公司联合负责实施;景观部分则由美国SWA进行设计;我国江苏南通六建集团公司承包土建施工,幕墙分别由香港远东、上海力进、陕西恒远三家公司承包。

  建筑设计采用了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单式结构,由连为一体的管状多塔组成。

  哈利法塔造价:15亿美元;总高度:828米(2716.53英尺);建筑层数:162层,连同地下共有169层。

  哈利法塔整个建筑外墙用玻璃8.3万平方米,金属2.7万平方米,总共相当于17个足球场。

  大楼内设有住宅、办公室和豪华酒店,意大利著名奢侈品设计师乔治.阿玛尼参与了楼内酒店的设计。

  命名为“AtTheTop”的观景台设于第124层,在天气晴好的日子,游客可远眺80公里外的景色。

  值得一提的是,在“迪拜塔”的第76层,建有一个游泳池,这也成为了世界上高度最高的游泳池,而全球最高的清真寺则建在迪拜塔158层。大楼内共有56部电梯穿梭其间,速度达每秒18米,为世界上速度最快且运行距离最长的电梯。

  哈利法塔外观呈Y形,具有太空时代风格,但基础造型则为伊斯兰教建筑风格———六瓣的沙漠之花。

  各个部分最终螺旋式上升扭结成塔尖。

  哈利法塔最初的原名叫迪拜塔,完工之后才改以哈利法塔为正式名称。

  在古阿拉伯世界中,哈利法为“伊斯兰世界最高领袖”之意,同时也是历史上阿拉伯帝国统治者的称号。

  而迪拜所属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总统,同时也是阿布扎比的酋长,名字正好即是哈利法。

  迪拜塔的建筑面积十分庞大,使用了大约4万吨钢材和数十万立方米的水泥,动用1.2万名工人才建成。

  迪拜塔外层由大约2.8万块高级玻璃拼接而成。据悉,这些玻璃足以覆盖14座标准规格足球场。

  清洁工们为了开幕庆典,足足奋战了3个月,才将大楼表面清洗干净。

  迪拜塔内部约有1044套公寓,每套都使用世界顶级的家具和建筑材料。

  大楼共设57部电梯,包括时速64公里的世界最快电梯。

【NO.2 上海中心大厦】

上海中心大厦简称上海塔,位于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区。大厦面积433,954平方米,建筑主体为118层,建筑层数128层(地上118层、5层裙楼和5层地下室),总高为632米,结构高度为580米,在2008年11月29日进行主楼桩基开工,预期到2014年竣工。此外,机动车停车位布置在地下,可停放2000辆。大厦造价:148亿人民币元。

  上海塔将有两个玻璃正面,一内一外,主体形状为内圆外三角。形象地说,就是一个管子外面套着另一个管子。玻璃正面之间的空间在90厘米到10米之间,为空中大厅提供空间,同时充当一个类似热水瓶的隔热层,降低整座大楼的供暖和冷气需求。降低摩天楼的能耗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同时也让这种大型建筑项目更具有经济可行性。

  根据设计,乘超高速电梯从B2层一站直达118层观光层,以每秒18米的速度,1分多钟就可以抵达“皇冠”部位,鸟瞰上海。根据设计,118-119层为室内观光空间层,121层室外平台观光层,以及125-126层的风阻尼器观光层。

  游客在121层有望漫步环形步道,与高空的清风亲密接触,感受上海之巅。

  作为一幢综合性超高层建筑,上海中心大厦以办公为主,其他业态有会展、酒店、观光娱乐、商业等。大厦分为5大功能区域,包括大众商业娱乐区域,低、中、高、办公区域,企业会馆区域,精品酒店区域和顶部功能体验空间。其中“世界之巅”即是功能体验区,有城市展示观看台,娱乐,VIP小型酒吧、餐饮、观光会晤等功能。

  另外,在本项目的裙房中还设有容纳1200人的多功能活动中心。

  上海塔依靠3个相互连接的系统保持直立。第一个系统是90英尺×90英尺(约合27米×27米)的钢筋混凝土芯柱,提供垂直支撑力。第二个是钢材料“超级柱”构成的一个环,围绕钢筋混凝土芯柱,通过钢承力支架与之相连。这些钢柱负责支撑大楼,抵御侧力。最后一个是每14层采用一个2层高的带状桁架,环抱整座大楼,每一个桁架带标志着一个新区域的开始。

【NO.3 麦加皇家钟塔饭店】

麦加皇家钟塔饭店是一栋位于沙特阿拉伯王国的伊斯兰教圣城麦加。

  其附近正坐落着世界上最大的麦加大清真寺。钟塔饭店为复合型建筑。建筑高度601米,建筑层数95层。

  麦加皇家钟塔饭店为全球最高的饭店建筑。整个复合建物将拥有广达150万平方米的楼板面积,为全球之最。

  麦加钟楼主体包括662米的混凝土建筑和155米高的“克雷森特”金属尖顶,顶端是个新月标志。钟楼最大的亮点在于由德国公司设计制造的巨大时钟,这个高43米,宽45米四面立体的时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时钟。这座时钟夜里在17公里以外都可看见,白天可在11公里至12公里外看到。皇家钟塔呈长方体,四面都有表盘显示时间。其中每一面均镶嵌有9800万块玻璃砖,并刻有阿拉伯语的“伟大的安拉”的字样。钟塔全高601米,每个表盘的直径达40米,已经成为沙特耸入云霄地标性建筑,在25公里外也能看见。钟塔顶端还有一轮包金的穆斯林伊弯月。据介绍,皇家钟塔由于德国和瑞士的工程师共同设计,整个工程预计耗资8亿美元。报道称,建筑该钟塔的主要目的是当作朝圣时期标准时间的校对之用。

  麦加皇家钟塔饭店建于2012年,由沙特阿拉伯王国最大的建设公司沙特宾拉登集团承造。

  位置就坐落于全世界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圣地禁寺的左近。

  目前,麦加皇家钟塔饭店坐拥世界最高的饭店、世界最高的钟塔、世界最大钟面,世界最大的楼板面积。

  游客在离钟塔16英里处都能看到钟楼塔尖上的金色月。

【NO.4 台北101摩天大楼】

台北101摩天大楼,在规划阶段初期,原名台北国际金融中心,位于台湾台北市信义区西村里信义路五段7号。

  大楼于1999年动工,2004年12月31日完工启用,由建筑师李祖原设计,KTRT团队建造。

  大楼总高度509米,建筑层数106层(地上101层,地下5层),造价为580亿元新台币。

  101摩天大楼融合东方古典文化及台湾本土特色,多节式外观造型,宛若劲竹,节节高升、柔韧有余,象征生生不息。建筑主体分为裙楼(台北101购物中心)及塔楼(企业办公大楼)。其中B2—B4为停车场,B1至4楼共有5层购物中心,5楼则为数家银行与证券服务金融中心所在,6楼至84楼为一般办公大楼,85楼为商务俱乐部,86至88楼为观景餐厅,89楼为室内观景层,91楼为室外观景台。大楼运用高科技材质及创意照明,以透明、清晰营造视觉穿透效果。

  以高科技巨型结构(Mega Structure)确保防灾防风的显著效益。每八层形成一组自主构成的空间,自然化解高层建筑引起之气流对地面造成的风场效应,透过建筑设计绿化植栽区的区隔,确保行人的安全与舒适性。内斜七度的建筑面,层层往上递增;无反射光害的高度透明省能隔热帷幕玻璃,让人们在台湾的最高建筑内,观天看地。高科技材质及创意照明,以透明、清晰、营造视觉穿透效果,与自然及周遭环境大尺度的融合。大楼由台湾十二家银行及产业界共同出资兴建。

  大楼除底部裙楼作为购物商场外,将成为台北金融商业重镇,股市证交所亦将移至此。

  曾于2004年12月31日至2010年1月4日间拥有“世界第一高楼”的纪录。至今仍然全球最高岛屿建筑物。因应高空强风及台风吹拂造成的摇晃,101大楼设置了“调谐质块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调质阻尼器),这也是全球最大的阻尼器。在88-92楼层挂置一个重达660公吨的巨大钢球,利用摆动来减缓建筑物的晃幅。大楼拥有曾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最快速电梯有2部,为观景台使用,其上行最高速率可达每分钟1010米,相当于时速60公里,从1楼到89楼的室内观景台,只需39秒;从5楼到89楼的室内观景台,只需37秒。下行最高速率可达每分钟600米,由89楼下行至5楼仅需46秒,至1楼仅需48秒。

【NO.5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位于上海陆家嘴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00号,比邻即将竣工的上海中心大厦。它是以日本的森大厦株式会社(Mori Building Corporation)为中心,联合日本、美国等40多家企业投资兴建的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050亿日元(逾10亿美元)。原本设计高460米,后修改为492米,工程地块面积为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38.16万平方米,比邻金茂大厦。2008年8月29日竣工。造价:73亿人民币。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104层(地上101层、地下3层),其中94-100层都为观光层。其中倒梯形底部为97层观光天桥,而倒梯形顶部为100层则设置了长约55米的贵宾观光天阁。观光设施位于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第94至100层。100层诞生了世界最高的观光厅;97层,如同浮在空中的天桥;94层,则以城市全景为背景,提供可举行各种活动的交流空间。

  大楼在90楼(约395米)设置了两台风阻尼器,各重150吨,使用感应器测出建筑物遇风的摇晃程度,及通过电脑计算以控制阻尼器移动的方向,减少大楼由于强风而引起的摇晃,这两台阻尼器也将成为当时世界最高的自动控制阻尼器。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以办公为主,集商贸、宾馆、观光、会议等设施于一体的综合型大厦。建筑的94层至101层为观光层,79层至93层将建成超五星级的宾馆,7层至77层为写字楼,3层至5层为会议室,地下2层至3层为商业设施,地下3层至地下1层规划了约1100台的停车位。

  环球金融中心设计引起争议。原设计高460米,94层,原本预计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一高楼,后来因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工程一度停工了6年直到2003年2月13日,当时其设计高度已被其他摩天大楼建筑计划超越,复工后的大厦对设计方案进行了修改,比原来增加32米(7层)。除了高度,还有其外形。KPF公司总裁威廉·帕德森说,金融中心的设计灵感原本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天地”的理解,正是天圆地方的意思。而且,50米直径的“圆洞”就是不远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第二个球的大小,空心圆洞与实心球体正好形成一虚一实、遥相呼应的艺术美感。

  但这样的构思在一些人看来,同时也表现出了另一种形象,最早有人利用迷信在互联网上造声势,指出楼顶的大圆孔,远远地看太像日本的太阳旗。因为许多上海、中国民众认为原设计方案看上去就像是两把日本刀架着日本国旗中的日之丸,而建商更是日本公司,遂向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公司加压,甚至有民众抵制环球金融中心的建立。

  中心公司随即更新设计,原来园洞改为方孔。不过大部分不持有此观点的人士认为这只是民族主义的穿凿附会。

  有人认为大厦原有的圆形方案更为美观,造型也符合美学观点之一的简约及流线型,也与周边的东方明珠和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等同样以球形为设计元素的建筑更为协调,也有人套用传统上“天圆地方”的观念认为矩形的设计也未尝不可。

【NO.6 香港环球贸易广场】

香港环球贸易广场简称ICC,位于香港西九龙柯士甸道西1号。

  它是香港地铁九龙站(Union Square)第七期发展项目,也是最后一期发展项目。由新鸿基地产全资发展。

  2011年5月全面建成,造价约200亿人民币元。

  大厦外型由世界著名建筑事务所Kohn Pedersen Fox Associates(KPF)设计。

  楼高490米,共有118层,是目前香港最高建筑。大楼100层设有“天际100”香港观景台,是香港唯一能360度俯瞰香港景色的地点。位于大楼顶部102层至118层的香港丽思卡尔顿酒店是目前全球位处楼层最高酒店,可尽览维港两岸壮丽景致。

  在这座大楼里,人们可以登上100楼的全港最高室内观景台 -“天际100香港观景台”,360度饱览香港景致;或住进102至118楼的香港丽思卡尔顿酒店,在半空中睡个觉。环球贸易广场与对岸中环的国际金融中心二期相对,两者犹如一道架设在维港的大门,每天迎接海上川流不息的船只进出维港。息的船只进出维港。

  每天晚上,大厦两面外墙更会变身世界最大的屏幕,上演两场“ICC声光耀维港”LED灯光动画及音乐演出。

  这项演出已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全球“在单一建筑物上最大型的灯光音乐动画”!

【NO.7 吉隆坡石油双塔(别名:双子塔)】

吉隆坡石油双塔坐落于马来西亚吉隆坡市中市(Kuala Lumpur city centre) 简称KLCC计划区的西北角,属于此计划区的第一阶段工程。曾经是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现仍是世界最高的双塔楼。楼高452米,共地上88层。

  塔楼包含74.32万㎡以上办公面积,13.935万㎡购物与娱乐设施,4500辆车位的地下停车场,一个石油博物馆,一个音乐厅,以及一个多媒体会议中心。独立塔楼外形像两个巨大的玉米,故又名双峰大厦。造价:20亿马币。

  双子塔的设计是经由国际性的比稿,最后决定采用著名的西萨佩里建筑事务所(Cesar-Pelli Associates)提出的构想。整栋大楼的格局采用传统回教建筑常见的几何造型,包含了四方形和圆形。设计风格体现了吉隆坡这座城市年轻、中庸、现代化的城市个性,突出了标志性景观设计的独特性理念。大楼表面大量使用了不锈钢与玻璃等材质。

  双塔施工单位为三星物产。工程于1993年12月27日动工,1998年完工,它是两个独立的塔楼并由裙房相连。在两座主楼的41和42楼之间有一座长58.4米、距地面170米高的天桥。连接双子塔的空中走廊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过街天桥。

  双塔以452米的高度打破了美国芝加哥希尔斯大楼保持了22年的最高记录,成为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巨型建筑。

  双子塔为马来西亚石油公司的综合办公大楼,也是游客从云端俯视吉隆坡的好地方。

  双子塔与邻近的吉隆坡塔同为吉隆坡的知名地标及象征。

【NO.8 紫峰大厦】

紫峰大厦位于南京市鼓楼区鼓楼广场,鼓楼转盘西北角,中央路和中山北路交叉口,南京地铁1号线鼓楼站4号出口西北侧。发展商是上海绿地集团及南京国资集团。紫峰大厦选址位于鼓楼广场,东至中央路,西至北京西路,周边区域有玄武湖、北极阁、鼓楼、明城墙等历史文物古迹;该地段是南京主城区的中心点及城市的制高点,周边远景尽收眼底:

  东可眺望紫金山、西可望长江、南有雨花台、北有幕府山。

  2010年12月18日,大厦正式竣工。与上海金茂大厦一样,紫峰大厦都由世界摩天大楼设计专家美国SOM设计事务所设计。大厦建筑用地面积为18721平方米。A1地块总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基地内设一高一低2栋塔楼(主楼和副楼),用商业裙房将2栋塔楼联成一个整体建筑群;主楼地上89层,地下3层,总高度450米,屋顶高度389米。

  大厦配备的机动车位超过1000个,超过了上海金茂大厦800个的机动车位。造价:约40亿人民币。

  紫峰大厦分别由绿、蓝两组玻璃勾画出蟠龙模样的外立面。

  由于紫峰大厦本身定位较高,其外立面玻璃的安装方式也和常见的平板式不同,像龙鳞一样呈纵横交错的锯齿状;设计、安装这种新型幕墙玻璃的方法,是世界上唯一的,具体制作、安装都有相当的难度,加上特殊的灯光照射,美轮美奂。

  南京紫峰大厦是以办公为主,集商贸、宾馆、观光、会议等设施于一体的综合型大厦。大厦设有六星级酒店(约65000平方米)、甲级办公楼(约55000平方米,副楼地上24层,地上建筑有效高度99.7米,主要功能甲级办公楼(约21000平方米);裙房地上6层局部7层,地上有效高度37米局部44米,主要功能为商场(约45000平方米)与酒店附属用房。地下4层,主要功能为商场、停车库及设备机房(约61000平方米)。主楼办公层高4.2米,酒店层高3.8米,副楼层高4米,商业层高6米。整个建筑有50多部垂直电梯与30多部自动扶梯来保证整个建筑的人流运输,以保证整个建筑的品质。

  72层为观光层,游客可在此观看到南京全景。

  看玄武湖也就是一个洗脚盆那么大,比紫金山头陀岭448.9米还要高1.1米。

【NO.9 韦莱集团大厦(西尔斯大厦)】

韦莱集团大厦(Willis Tower) 曾用名西尔斯大厦,位于美国伊利诺州芝加哥市。

  韦莱集团大厦由SOM建筑设计事务所建筑师布鲁斯·格雷厄姆(Bruce Graham)和结构工程师法兹勒汗(Fazlur Khan)所设计。整个施工工期不到两年半时间,于1974年建成,高443米。总建筑面积418000平方米,地上110层,地下3层。底部平面68.7×68.7米,由9个22.9米见方的正方形组成。在这些正方形的范围内都不另设支柱,租用者可按需要分隔。

  整个大厦平面随层数增加而分段收缩。在51层以上切去两个对角正方形,67层以上切去另外两个对角正方形,91层以上又切去三个正方形,剩下两个正方形到顶。内部总共有450万平方英尺的办公室和商业空间。

  韦莱集团大厦在1974年落成,超越纽约的世界贸易中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大楼。直至2004年台北101塔建成以前,韦莱集团大厦一直保持着“世界最高屋顶”和“世界最高居住层”的桂冠。根据高楼与都市住宅委员会(Council on Tall Buildings and UrbanHabitat)所使用的四分类建筑物高度判断法,加上楼顶天线后总高527.3米,韦莱集团大厦仍拥有四类最高头衔中“含天线总高”的世界纪录头衔。

  韦莱集团大厦建成时被命名为(Sears Tower)“西尔斯大厦”。

  2009年7月16日正式更名为韦莱集团大厦。大厦造价39亿美元。

  大厦的造型有如9个高低不一的方形空心筒子集束在一起,挺拔利索,简洁稳定。不同方向的立面形态各不相同,突破了一般高层建筑呆板对称的造型手法。这种束筒结构体系是建筑设计与结构创新相结合的成果。

  韦莱集团大厦每天约有1.65万人到这里上班。在第103层有一个供观光者俯瞰全市用的观望台。

  它距地面412米,天气晴朗时可以看到美国的4个州。

【NO.10 京基100(441.80米)】

京基100(KK100),原名京基金融中心(KingKey Financial Center),楼高441.8米,共100层。

  是目前深圳第一高楼,位于我国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由来自英国的两大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公司-- TFP和ARUP联合设计,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京基100是深圳房企京基集团旗下的世界级地标,也是中国民营地产企业投资建造的最高建筑,保持了多项中国记录、世界纪录,并获得了多项世界级奖项。

  京基100城市综合体项目总用地面积42353.96 m2,其中建设用地35990.16m2,总建筑面积602401.75 m2,由京基100大厦及7栋回迁安置楼构成,总投资近50亿元。本项目位于罗湖区蔡屋围金融中心区内,涵盖全市74%的银行机构、80%的保险机构和40%的证券机构,集中了全市60%的金融资产、90%的外资银行,区域价值得天独厚。

  京基100大厦由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公司--英国TFP和ARUP担纲设计,楼高441.8米,为全球第10高摩天地标,总建筑面积220,000平方米。京基100这一代表了中国技术标高与精神象征的双重地标,在大厦的整体设计与建设过程中,采用9.5:1的高宽比,为国内摩天楼之最。京基100使用的钢板最大厚度达到了130毫米,大厦的用钢量达到了6万吨,这在深圳甚至全国来说都是首例,将所有的焊缝连接起来,累积长度可以绕地球赤道4周,并采用了强度与韧性更高的C80高强度水泥,这在国内的摩天楼里尚属首次。京基100作为深圳又一新地标,打破了赛格和地王的记录,是中国经济与技术发展的新体现。

  • 评论列表:
  •  晴枙海夕
     发布于 2022-05-28 13:55:18  回复该评论
  • 米直径的“圆洞”就是不远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第二个球的大小,空心圆洞与实心球体正好形成一虚一实、遥相呼应的艺术美感。  但这样的构思在一些人看来,同时也表现出了另一种形象
  •  北槐网白
     发布于 2022-05-28 05:52:21  回复该评论
  • 器文明获得摆脱人类独立进行创 新的能力,同时又能保证机器文明本身的安全,防止出现无法预料无法控制的结果,这个 任务是由oracle来完成,所以architect竭力保持矩阵的平衡,并负责对矩阵定期升级, 而oracle则在矩阵中研究人类心理。设法找出人类创新能力的奥秘,并寻找机会,促使

发表评论:

«    2025年1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文章归档
标签列表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