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电脑木马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1、感染病毒的机器自动扫描其他机器,通过漏洞自动传播 。
2、捆绑在下载的软件上传播。
3、电脑系统存在有漏洞,被别人入侵并上传了病毒。
4、打开的网页中利用系统或者IE等漏洞编写,自动下载病毒。
5、电脑的病毒会通过相关的病毒源传播到网站,组织或者是个人,电脑病毒具备很强的感染能力。
6、对于电脑中病毒后,我们需要及时的针对电脑进行病毒查杀和清理,方便我们更好的使用电脑。
木马病毒的本质是什么(打一电脑程序)
一、木马的来历
计算机木马是一种后门程序,常被黑客用作控制远程计算机的工具。英文单词“Trojan”,直译为“特洛伊”。木马这个词来源于一个古老的故事:相传古希腊战争,在攻打特洛伊时,久攻不下。后来希腊人使用了一个计策,用木头造一些大的木马,空肚子里藏了很多装备精良的勇士,然后佯装又一次攻打失败,逃跑时就把那个大木马遗弃。守城的士兵就把它当战利品带到城里去了。到了半夜,木马肚子里的勇士们都悄悄的溜出来,和外面早就准备好的战士们来了个漂亮的里应外合,一举拿下了特洛伊城。这就是木马的来历。从这个故事,大家很容易联想到计算机木马的功能。
二、计算机木马原理
计算机木马一般由两部分组成,服务端和控制端,也就是常用的C/S(CONTROL/SERVE)模式。
服务端(S端):远程计算机机运行。一旦执行成功就可以被控制或者造成其他的破坏,这就要看种木马的人怎么想和木马本身的功能,这些控制功能,主要采用调用Windows的API实现,在早期的dos操作系统,则依靠DOS终端和系统功能调用来实现(INT 21H),服务段设置哪些控制,视编程者的需要,各不相同。
控制端(C端)也叫客户端,客户端程序主要是配套服务段端程序的功能,通过网络向服务段发布控制指令,控制段运行在本地计算机。
三、传播途径
木马的传播途径很多,常见的有如下几类:
1. 通过电子邮件的附件传播。这是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大部分病毒(特别是蠕虫病毒)都用此方式传播。首先,木马传播者对木马进行伪装,方法很多,如变形、压缩、脱壳、捆绑、取双后缀名等,使其具有很大的迷惑性。一般的做法是先在本地机器将木马伪装,再使用杀毒程序将伪装后的木马查杀测试,如果不能被查到就说明伪装成功。然后利用一些捆绑软件把伪装后的木马藏到一幅图片内或者其他可运行脚本语言的文件内,发送出去。
2. 通过下载文件传播。从网上下载的文件,即使大的门户网站也不能保证任何时候他的问件都安全,一些个人主页、小网站等就更不用说了。下载文件传播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把下载链接指向木马程序,也就是说你下载的并不是你需要的文件。另一种是采用捆绑方式,将木马捆绑到你需要下载的文件中。
3. 通过网页传播。大家都知道很多VBS脚本病毒就是通过网页传播的,木马也不例外。网页内如果包含了某些恶意代码,使得IE自动下载并执行某一木马程序。这样你在不知不觉中就被人种上了木马。顺便说一句,很多人在访问网页后IE设置被修改甚至被锁定,也是网页上用脚本语言编写的的恶意代码作怪。
4. 通过聊天工具传播。目前,QQ、ICQ、MSN、EPH等网络聊天工具盛行,而这些工具都具备文件传输功能,不怀好意者很容易利用对方的信任传播木马和病毒文件。
四、一些特殊类型的木马
1.反弹端口木马:普通木马的都是由C端发送请求S端来连接,但有些另类的木马就不是这样,它由S端向C端发送请求。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大家知道,网络防火墙都有监控网络的作用,但它们大多都只监控由外面近来的数据,对由里向外数据的却不闻不问。反弹端口木马正好利用了这一点来躲开网络防火墙的阻挡,以使自己顺利完成任务。大名鼎鼎的“网络神偷”就是这样一类木马。它由S断向C端发送一个连接请求,C端的数据在经过防火墙时,防火墙会以为是发出去的正常数据(一般向外发送的数据,防火墙都以为是正常的)的返回信息,于是不予拦截,这就给它了可钻的空子。
2.无进程木马:“进程”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排队买电影票,每一个窗口(其实就是端口)排的人可以理解为一个进程,有多少窗口就有多少个进程。普通木马在运行时都有自己独立的进程(某一特定窗口排的人,先当作小偷),利用“柳叶擦眼”一类的优秀进程查看软件就可以发现和终止它。这岂不是太扫兴了?好不容易写出个木马就这么被你发现了。为了更好的隐藏自己,木马的制作者就想了一些办法,把木马的程隐藏进正常的进程(宿主进程)内。打个比方,正常的进程(系统和正当文件的进程)可以理解为正常排队买票的人。而木马的进程(排队假装买票的小偷),他们如果都排在某一个窗口(通过某一特定端口进行通讯),很容易就被发现了,于是那些小偷就想办法混到正常排队人当中(实现了木马进程的隐藏),这样就不容易被发现,而且也不容易被终止。在实际中,即使你发现了隐藏在某一正常进程中的木马进程,你也不敢轻易终止它,因为一旦终止了木马的进程,正常的宿主进程也就被终止,这可能导致一些严重的后果。所以可以看出,无进程木马实际上是“隐藏进程木马”,而这也是它的高明之处。在实际中不可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无进程木马”。最近出现的“广外男生”就是典型的例子。
3.无控制端木马: 这类木马最显著的特点是C端和S端是集成到一起的,一次配置好就不能再更改。功能一般比较专一,针对性强,危害较小,查杀较简单。经常用来偷取QQ、Email和网络游戏的密码等。
4.嵌套型木马:先用自己写的小程序或者利用系统的漏洞,夺取到某写特定的权限,比如上传文件,干掉网络防火墙和病毒防火墙等,然后上传修改过或没修改过的功能强大的木马,进一步夺取控制权。于是这个小程序或者系统漏洞就和那个功能强大的真正的木马联合起来,组成了一款“嵌套型木马”,其特点是不容发现和查杀,“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5.其他木马:严格意义上讲,这里所说的其他木马并不是真正的木马,它们只能算做是木马入侵时的辅助工具吧。典型的有恶意网页代码,让你浏览后不知不觉就被完全共享了所有的硬盘,然后方便别人给你种下木马,为进一步入侵做好准备。
五、关于捆绑
木马捆绑,通俗地讲就是把木马的代码嵌入其他类型的文件,便于伪装,比如,大名鼎鼎的国产木马“冰河”,他就自带一个捆绑工具,可以把木马代码嵌入到网页文件、图片文件、可执行文件等多种支持脚本语言或运行代码的文件中。当接受方收到这些文件时,几乎感觉不到有任何异样,但在后台,木马代码却悄然进入内存并运行。
木马病毒运行原理
不知道自己的计算机中了“木马”该怎么样清除。因此最关键的还是要知道“木马”的工作原理,这样就会很容易发现“木马”。
“木马”程序会想尽一切办法隐藏自己,主要途径有:在任务栏中隐藏自己,这是最基本的只要把Form的Visible属性设为False、ShowInTaskBar设为False,程序运行时就不会出现在任务栏中了。在任务管理器中隐形:将程序设为“系统服务”可以很轻松地伪装自己。
当然它也会悄无声息地启动,你当然不会指望用户每次启动后点击“木马”图标来运行服务端,,“木马”会在每次用户启动时自动装载服务端,Windows系统启动时自动加载应用程序的方法,“木马”都会用上,如:启动组、win.ini、system.ini、注册表等等都是“木马”藏身的好地方。下面具体谈谈“木马”是怎样自动加载的。
在win.ini文件中,在[WINDOWS]下面,“run=”和“load=”是可能加载“木马”程序的途径,必须仔细留心它们。一般情况下,它们的等号后面什么都没有,如果发现后面跟有路径与文件名不是你熟悉的启动文件,你的计算机就可能中上“木马”了。当然你也得看清楚,因为好多“木马”,如“AOL Trojan木马”,它把自身伪装成command.exe文件,如果不注意可能不会发现它不是真正的系统启动文件。
在system.ini文件中,在[BOOT]下面有个“shell=文件名”。正确的文件名应该是“explorer.exe”,如果不是“explorer.exe”,而是“shell= explorer.exe 程序名”,那么后面跟着的那个程序就是“木马”程序,就是说你已经中“木马”了。
在注册表中的情况最复杂,通过regedit命令打开注册表编辑器,在点击至:“HKEY-LOCAL-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目录下,查看键值中有没有自己不熟悉的自动启动文件,扩展名为EXE。
这里切记:有的“木马”程序生成的文件很像系统自身文件,想通过伪装蒙混过关,如“Acid Battery v1.0木马”,它将注册表“HKEY-LOCAL-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下的Explorer 键值改为Explorer=“C:/WINDOWS/expiorer.exe”,“木马”程序与真正的Explorer之间只有“i”与“l”的差别。
当然在注册表中还有很多地方都可以隐藏“木马”程序,如:“HKEY-CURRENT-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HKEY-USERS/****/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的目录下都有可能,最好的办法就是在“HKEY-LOCAL-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下找到“木马”程序的文件名,再在整个注册表中搜索即可。
知道了“木马”的工作原理,查杀“木马”就变得很容易,如果发现有“木马”存在,最安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马上将计算机与网络断开,防止黑客通过网络对你进行攻击。
然后编辑win.ini文件,将[WINDOWS]下面,“run=“木马”程序”或“load=“木马”程序”更改为“run=”和“load=”;编辑system.ini文件,将[BOOT]下面的“shell=‘木马’文件”,更改为:“shell=explorer.exe”;在注册表中,用regedit对注册表进行编辑,先在“HKEY-LOCAL-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下找到“木马”程序的文件名,再在整个注册表中搜索并替换掉“木马”程序。
有时候还需注意的是:有的“木马”程序并不是直接将“HKEY-LOCAL-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下的“木马”键值删除就行了,因为有的“木马”如:BladeRunner“木马”,如果你删除它,“木马”会立即自动加上,你需要的是记下“木马”的名字与目录,然后退回到MS-DOS下,找到此“木马”文件并删除掉。
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再到注册表中将所有“木马”文件的键值删除。至此,我们就大功告成了。
木马一词的来源:
“木马”原指古希腊士兵藏在木马内进入敌方城市从而占领敌方城市的故事。在Internet上,“特洛伊木马”指一些程序设计人员在其可从网络上下载(Download)的应用程序或游戏中,包含了可以控制用户的计算机系统的程序,可能造成用户的系统被破坏甚至瘫痪
木马病毒的原理是?
木马:就是那些表面上伪装成了正常的程序,但是当这些被程序运行时,就会获取系统的整个控制权限。有很多黑客就是热中与使用木马程序来控制别人的电脑,比如灰鸽子,黑洞,PcShare等等。
计算机病毒原理有哪些
计算机病毒入侵我们电脑是,也是有工作原理的,那么电脑病毒工作原理是什么呢?下面由我给你做出详细的计算机病毒原理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计算机病毒原理如下:
病毒的最大特点就是自我复制,从病毒的分类来说有很多种,这里我们将介绍最流行的附加式
病毒,它通过对正常的文件进行改写,增加来实现其自我复制的目的。
从程序的角度来说,我们要做的事情有两件:
1,让程序能够将自己在不影响 其它 程序本身工作的情况下复制给其它程序,
使它具备继续复制的能力。
2,在一定条件下使其产生某种发作效果。
其实第一件事情实际上可以看成对文件进行复制,把病毒源文件的功能函数全部放到被感染
文件的最后,同时在被感染文件中调用这个函数
下面给出c语言的实现过程:
1,主程序调用病毒功能函数
2,病毒功能函数读取查找同目录下所有c文件;
3,找到一个(被感染c文件),打开它,并且将此文件全部读取到数组变量;
4,重新创建一个同名文件(被感染c文件)
5,数组变量写回这个被感染c文件,同时将病毒源文件所需要的头文件,病毒功能函数
调用语句写入;
6,打开病毒源文件,将病毒功能函数全部写到被感染c文件的最后;
这样一个简单的c语言伪病毒virus.c就完成了
运行程序后其内容变化另保存为after_virus.c
此时,如果我们将1.c文件用A盘复制到其他机器或者Email给别人,结果
他们一运行又感染了他们保存1.c文件目录下所有c文件
对于第二件事情-------“发作效果”,这里只用printf语句警告了一下,当然你
完全可以写一个TSR驻留函数
其实,这个程序勉强可以叫做病毒
相关阅读:
计算机病毒分类
1、病毒存在的媒体
根据病毒存在的媒体,病毒可以划分为网络病毒,文件病毒,引导型病毒。
网络病毒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感染网络中的可执行文件,文件病毒感染计算机中的文件(如:COM,EXE,DOC等),引导型病毒感染启动扇区(Boot)和硬盘的系统引导扇区(MBR),还有这三种情况的混合型,例如:多型病毒(文件和引导型)感染文件和引导扇区两种目标,这样的病毒通常都具有复杂的算法,它们使用非常规的办法侵入系统,同时使用了加密和变形算法。
2、病毒传染的 方法
3、病毒破坏的能力
根据病毒破坏的能力可划分为以下几种:
无害型:除了传染时减少磁盘的可用空间外,对系统没有其它影响。
无危险型:这类病毒仅仅是减少内存、显示图像、发出声音及同类音响。
危险型:这类病毒在计算机系统操作中造成严重的错误。
非常危险型:这类病毒删除程序、破坏数据、清除系统内存区和 操作系统 中重要的信息。
这些病毒对系统造成的危害,并不是本身的算法中存在危险的调用,而是当它们传染时会引起无法预料的和灾难性的破坏。由病毒引起其它的程序产生的错误也会破坏文件和扇区,这些病毒也按照他们引起的破坏能力划分。一些现在的无害型病毒也可能会对新版的DOS、Windows和 其它操 作系统造成破坏。例如:在早期的病毒中,有一个“Denzuk“病毒在360K磁盘上很好的工作,不会造成任何破坏,但是在后来的高密度软盘上却能引起大量的数据丢失。
4、病毒特有的算法
根据病毒特有的算法,病毒可以划分为:
伴随型病毒:这一类病毒并不改变文件本身,它们根据算法产生EXE文件的伴随体,具有同样的名字和不同的扩展名(COM),例如:XCOPY.EXE的伴随体是XCOPY.COM。病毒把自身写入COM文件并不改变EXE文件,当DOS加载文件时,伴随体优先被执行到,再由伴随体加载执行原来的EXE文件。
“蠕虫“型病毒: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不改变文件和资料信息,利用网络从一台机器的内存传播到其它机器的内存,计算网络地址,将自身的病毒通过网络发送。有时它们在系统存在,一般除了内存不占用其它资源。
寄生型病毒:除了伴随和“蠕虫“型,其它病毒均可称为寄生型病毒,它们依附在系统的引导扇区或文件中,通过系统的功能进行传播,按算法分为:
练习型病毒:病毒自身包含错误,不能进行很好的传播,例如一些病毒在调试阶段。
诡秘型病毒:它们一般不直接修改DOS中断和扇区数据,而是通过设备技术和文件缓冲区等DOS内部修改,不易看到资源,使用比较高级的技术。利用DOS空闲的数据区进行工作。
变型病毒(又称幽灵病毒):这一类病毒使用一个复杂的算法,使自己每传播一份都具有不同的内容和长度。它们一般的作法是一段混有无关指令的解码算法和被变化过的病毒体组成。
恶意病毒“四大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