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如何从哲学的角度看待逆境和顺境的辩证关系
- 2、为什么我总是爱从哲学的角度看问题,我没有学过哲学啊
- 3、从哲学角度分析事物的内外因及我们该如何看待事物?
- 4、从哲学的角度上看,什么叫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5、从哲学角度看道德问题
- 6、从哲学角度怎样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何从哲学的角度看待逆境和顺境的辩证关系
顺境或逆境都是人类所赋予的称呼。天道自然,不会像人类那样孜孜追求某种状态。因此不必太过在意境遇的顺逆。(客观条件不能决定成败,要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顺未必善,逆未必不善。阴沟里能翻船,艰难困苦也可玉汝于成。(要以全面、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顺境与逆境,对于人的成长来说,都是外部环境条件,在哲学范畴中称之为外因条件。而外因条件的好坏,并不是决定人才成长的关键因素或者说变化的根据,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与勤奋钻研,也就是内因,才能有效地、充分地利用所处的外部环境条件的剌激使自己成才。
逆境
不顺利的境遇,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指不危害生命的情况下付出大于原有预期。植物学术语中逆境 (environmental stress) 亦称为环境胁迫,对植物生存生长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分为生物逆境和理化逆境,或自然逆境和污染逆境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逆境
为什么我总是爱从哲学的角度看问题,我没有学过哲学啊
我听说关于哲学的分类的如以下,但不知你喜欢是哪一类呢?:
1,亚里士多德(逍遥学派)的分类。当时哲学包括所有的学科,分为三类:
一,理论学科:数学,物理学,形而上学;
二,实践学科:政治学,伦理学;
三,创造性学科:诗学,修辞学;
四,附,工具学科:逻辑学。
2,古希腊晚期的斯多葛派的分类。
一,逻辑学;
二,物理学;
三,伦理学。
3,中世纪的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分类。只是按照亚里士多德的三类学科之一的理论学科把哲学分为物理学,数学和神学(形而上学)三部分。
4,西方近代哲学的创始人迪卡尔将哲学分为三类,较多继承了斯多葛派的观点。
一,形而上学,他把它比喻为大树的树根;
二,物理学,这是树干;
三,包括伦理学在内的各门具体学科,是树枝。
5,德国近代哲学家沃尔夫的分类,它的分类法在后世有很大影响。
一,理论哲学(形而上学):本体论,宇宙论,心理学,神学。
二,实践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
6,黑格尔的哲学体系的分类,基本继承了斯多葛派的三分法。
一,逻辑学,不是形式逻辑,而是与形而上学合流的逻辑学;
从哲学角度分析事物的内外因及我们该如何看待事物?
内外因辩证原理是指在唯物辩证法中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二位的原因。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从哲学的角度上看,什么叫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它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思想和行动。
第一, 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所谓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统一,是指主观思想要符合具体事物的状况。 任何事物都是具体的,都有各自的实际特点。一般的认识是抽象的,只有认真分析面对的实际事物的特点,把一般的认识具体化,达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统一,那才算真正做到了主观符合客观。例如,我们了解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不等于了解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只有把关于社会发展的一般理论同我国的实际相结合,具体分析我国的社会条件,才能得出我国社会进程的具体的科学的知识。
所谓坚持主观与客观历史的统一,是指主观思想要符合事物变化发展着的实际状况。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所有的实际都处在变化发展之中。一般的认识是抽象的,只有认真分析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把一般的认识同变化着的历史相结合,同当前的实际相结合,使自己的思想适应不断发展着的客观情况,达到主观与客观历史的统一,那才算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做到了主观符合客观。
第二, 要提高反对从主观出发的自觉性。
从实际出发同反对从主观出发,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如果能自觉的注意克服从主观出发的毛病,就会有利于做到从实际出发。从主观出发有许多表现,其共同点就是主观同客观的背离,就是主观与客观没有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实际工作中,他表现为:一是教条主义,把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和结论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一是经验主义,把狭隘的局部经验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在日常生活中,它表现为以个人愿望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以个人的好恶来判断是非,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等等。这些做法都有损于从实际出发,是必须坚决反对的。
第三, 要坚持从联系的、全面的、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反对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实际出发。
客观实际往往是许多事实的总和,包含多发面的因素。我们如果只是从个别的或少数的事实出发去想问题、办事情,那就脱离了事物整体的实际,还不能算是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要求我们从事实的总和、各发面的因素出发,坚持全面的观察问题,反对各种形式的片面性。
从哲学角度看道德问题
任何的人类文化都有其目的性需求性。人渴望得到爱,放之于人群,人们之间为了爱会产生各种矛盾,于是一种为了缓和这种爱的价值观的冲突,的方法便产生了,它就是道德。就像法律约束,人们的经济生活一样。
从哲学角度怎样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怎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坚持矛盾观点.②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对不同事物的矛盾作具体分析;对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的特点作具体分析;对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作具体分析).③在运动中把握规律;④发挥主观能动性.⑤做到主客观具体历史统一.
如何全面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生活与哲学》学习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它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具体办法。其含义主要有两层:一是具体分析矛盾的特点;二是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第一层是认识问题,第二层是解决问题。认识问题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因此第二层是第一层的目的和落脚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不是哲学原理,而是方法论要求,其原理依据是矛盾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