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木马病毒是什么以及木马病毒的危害所在
- 2、为什么电脑病毒杀不完?
- 3、什么叫木马病毒
- 4、什么是木马病毒
- 5、什么是木马病毒?
- 6、木马病毒是什么病毒?
木马病毒是什么以及木马病毒的危害所在
木马病毒是指通过一段特定的程序(木马程序来控制另一台计算机。随着病毒编写技术的发展木马程序对用户的威胁越来越大,尤其是一些木马程序采用了极其狡猾的手段来隐蔽自己,使普通用户很难在中毒后发觉,进而产生更大的危害。
木马病毒的危害:
1、盗取网游账号,威胁虚拟财产的安全;
木马病毒会盗取网游账号,在盗取帐号后立即将帐号中的游戏装备转移,再由木马病毒使用者出售这些盗取的游戏装备和游戏币而获利。
2、盗取网银信息,威胁真实财产安全;
木马采用键盘记录等方式盗取被木马植入方的网银帐号和密码,并发送给黑客,直接导致被木马植入方的经济损失。
3、利用即时通讯软件盗取被木马植入方身份,传播木马病毒;
中了此类木马病毒后,可能导致被木马植入方的经济损失。在中了木马后电脑会下载病毒作者指定的程序任意程序,具有不确定的危害性,或许只是个恶作剧等。
4、给被木马植入方的电脑打开后门,使被木马植入方的电脑可能被黑客控制。
如灰鸽子木马等。当电脑中了此类木马后,被木马植入方的电脑就可能沦为肉鸡成为黑客手中的工具。
为什么电脑病毒杀不完?
在现在人类认知中,有两种病毒,一种是生物病毒,一种是电脑病毒。
生物病毒是广泛存在于现实世界每个角落的一种微小物质,电脑病毒是人为制造出来只存在于电脑等人工智能等虚拟世界中。
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现实世界存在的生物病毒。
生物病毒是现实世界一个普遍存在,这种玩意介于生命和非生命之间,是一个另类。
现在科学界把地球生物分为三个域,四个界。
三个域为:细菌域、古细菌域、真核生物域。
四个界为: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在这些域或界中的生物,都由细胞组成。而病毒没有细胞,因此不属于生物。
生物病毒独立存在时,不是生命。
病毒不属于生物,也就不是生命,但它又不等同与一般的化合物。
病毒是被排除在生物以外自成一体的有机物,这种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生命遗传特征。
病毒的基本结构有两大部分,就是衣壳和核酸。衣壳是指其蛋白质外壳,核酸是其遗传物质,主要为RNA或DNA。
RNA和DNA是含有遗传密码的基因片段,因此病毒会像生命一样的复制繁殖自己,爆发出无量的后代,占领别人的地盘。
但病毒又是一种结构简单的微小玩意,只有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里面只有一段核酸,即DNA或者RNA之一,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没有酶系统,无法独立的急性自我繁殖。
因此,当病毒脱离细胞存在于自然界时,就是一个死尸,不吃不动,啥也干不了。
病毒隐藏在这个世界每一个角落,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是它窥伺的对象,从动物、植物、到细菌。
病毒很聪明,主要生存方式是“借鸡生蛋”。
这个“鸡”就是宿主。
病毒自己只是一个化学分子,没有任何营养物质所以无法活命,只能设法找到自己的宿主,然后借用宿主细胞里的营养物质开始复制自己。
宿主是什么?
宿主就是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倒霉蛋。宿主是容纳病毒并赋予其生命特征的生物,被病毒这种无法看到的小玩意玩弄于股掌之间。
可以说,没有宿主,病毒就无法兴风作浪。
但病毒丝毫也不感恩,它们住在宿主的细胞里,不但吃它的用它的,不给一点回报,还要把宿主细胞一个个吃死,甚至让宿主一命呜呼。
世界上病毒无数,充斥着每一个角落,有人估计病毒可能有上亿种。
现在人类已知的就有几百万种,其中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植物、苔藓、蘑菇和褐藻等寄生病毒就有170多万种,哺乳动物为宿主的病毒有32万种,以人类为宿主的病毒已知的也有数千种。
病毒的宿主穷尽一切生物,从人类到动物植物,乃至微生物菌类,都是病毒的宿主对象。不管是娇艳无比的鲜花,还是不可一世的猛狮,参天高耸的大树,泥土中的爬虫都免不了成为病毒的牺牲品。
幸好病毒对宿主是有选择的,专业的术语就是需要找到敏感细胞。这样某种生物就无须对付无数的病毒,就分散了病毒的力量,给这些倒霉蛋有一些喘息的机会。
否则这个世界早就被病毒灭掉了。
因此病毒宿主一般有天然宿主、中间宿主、最终宿主之分。
天然宿主是病毒最早依附的生物,一般会长期共存;中间宿主是病毒感染另一个物种的桥梁,一般不致病,只是借用一下身体变异自己,以能够侵入下一个目标;最终宿主是病毒大量繁殖的目标,受到的伤害最大。
这次新冠病毒入侵,人类就是其终极宿主,研究认为自然宿主可能是蝙蝠,中间宿主有可能是穿山甲,但尚未定论。
已知针对人类的病毒有几千种,绝大多数病毒对人并无大碍,有许多病毒可以与人共生,真正置人于死地的只是极少的那么几十种。如艾滋病毒、狂犬病毒、埃博拉病毒等等。
宿主一旦被病毒“附体”,就为病毒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它们就在宿主细胞里死而复活,开始了自己的生命之旅。
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生命周期是:
1、吸附。就是病毒找到了敏感细胞吸附其表面,感染从此开始,进入了潜伏期;
2、穿入。就是病毒释放出核酸或感染性核衣壳,穿过细胞膜进入胞浆,为自己找到栖息地。这个过程有多种方法,主要有融合、胞饮、直接等三种方式。
融合,就是病毒囊膜与细胞膜融合在一起,病毒整体进入细胞;胞饮,就是细胞以为有营养附着在表面,按常规内陷把病毒吞入;直接,就是某些无囊膜病毒,脱掉蛋白包膜外衣,核酸钻入细胞。
3、脱壳。就是病毒进入细胞后,必须脱去外衣,这个过程不同病毒有不同的方法,主要有依靠细胞溶酶体酶,病毒自身产生脱壳酶。
4、复制合成。病毒脱去外衣后,露出其内部隐藏的核酸,利用细胞里的营养物质,开始复制和装配自己,重新合成核酸分子和蛋白质外衣,这样一个新的可感染病毒就生成了。
5、装配释放。病毒完成复制后,就进行装配。新合成的病毒核酸和病毒结构蛋白在感染细胞内组合成病毒颗粒,这个过程称为装配;而从细胞内转移到细胞外的过程称为释放。
病毒装配完成就重装出发,通过两种方式释放自己,一种是出芽方式,一种是裂解方式。
不管哪种方式,这个制造病毒的细胞都被病毒利用完了,成为被抛弃的尸体,然后这孵化出的新病毒崽子蜂拥而出,寻找新的宿营地,就是感染健康细胞。
病毒一个复制周期需要6~8小时,可在一个细胞内繁殖出10000个病毒颗粒。它们蜂拥而出以指数级抢占机体健康细胞,以可怕的速度蔓延开来。
几个小时或者几天功夫,宿主就遭受到重创而致病甚至死亡。
病毒的来历。
迄今为止,病毒的来历还是一个谜。
但人们根据病毒的一些特性,对病毒的来历有一些猜想。
比如病毒是不完整的生命体,自己无法生存,只是核糖核酸链条片段,但又具有遗传复制繁殖能力;病毒感染需要找到敏感细胞,因此对宿主有很强的选择性等等。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这就很可能与其出身有关。
过去有句话很流行,“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难道病毒也是这样?
是的,血统论你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它就现实的存在着。不同型的血就不能输入,否则就会要人命。
病毒也是这样,它从什么母体上出来,大概就对这种母体或者同类生物敏感吧。
现在对于病毒的来源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大致有如下几种猜想。
一是回归或退化说。认为病毒是寄生在大细胞中的小细胞或者寄生虫退化而来,它们曾经可以自谋生路,但由于好逸恶劳惯了,渐渐就蜕变成依靠寄生活着;
二是细胞来源说。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些DNA和RNA片段,这些残存的片段被遗弃流落到体外,保留了一些遗传特质,但却无法独立生存。但遇到合适的机会,重归母体或类似生物,就能够重获生命。
世界上生物种类很多很多,而且每种生物都有许多种细胞,比如人体就有红细胞、白细胞、神经细胞、骨骼细胞、皮肤细胞等等几百种。
这样每种细胞都可能会产生出病毒,因此世界上的病毒理论上就有无数种。
三是优先或共同进化说。优先说认为病毒是从生命还没有出现前就存在,而且与生物进化与时俱进。
这三种做法都没有严密的证据链支撑,尤其后一种,基本被否定。因为病毒没有生命细胞是无法生存和激活的,生命出现之前病毒存在没有任何意义,也无法识别。
时空通讯比较认同第二种假设,这也是病毒必须寻找适合自己的宿主最好解释。
时空通讯还有一种病毒来源的猜想,就是自然产生说。
理由是:病毒本身就是一段有机分子,而我们这个世界充满了有机物,很可能会由于各种环境变幻,随机的合成一些病毒核酸链条,它们在一切地方不断的合成和死亡,并且等待着复活的机会。
这些自然合成的有机分子就近的熟悉和侵入某些生物,复制和繁殖出更多的病毒。
这种来源可以更好的解释病毒可以生物体外存在,细胞来源说很难解释这一点。
因此我认为病毒本身没有一个固定来源,也没有统一的祖先,这或许也是病毒难以穷尽,层出不穷的原因吧。
正是因为病毒出生都有母体和环境,因此病毒对母体及其特定环境的宿主细胞才最熟悉,知道从哪里进入;而这类“熟人”细胞对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病毒,失去了警惕,免疫机制放过了它们,让它们阴谋得逞。
这就是病毒的“出身不由己”所导致的特点。那么“道路可选择”是什么意思呢?
这就是病毒的快速的变异机制。病毒由于没有一个完整正常的生命体系,因此在复制繁殖时也不按常规出牌,只会一味超生多生,而没有一个限制纠错机制,因此复制的后代就会有许多错误。
这些错误就让病毒因祸得福,虽然走了“种”,但对宿主的选择就也发生了变化,就变得可以感染更广泛的生物范围了。
这也是病毒难以抑制和根治的重要原因。这就是所谓“道路可选择”,病毒们一直在通过变异,不断拓展自己的感染道路。
病毒为啥难以防范,感染后治疗困难?
这是因为其小而不全的特点所决定。
病毒之小,是用光学显微镜看不到的,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放大数十万倍才能够得窥其一斑。
光学显微镜受到光波波长的影响,最大只能放大1000~2000倍,而电子显微镜可以放大到数十万倍,现代倍数最高的电子显微镜可以放大300万倍。
病毒有大有小,一般在几十纳米到200纳米之间,这次肆虐的新冠病毒在100纳米左右。
1纳米是百万分之一毫米,一根头发丝截面约60000~100000纳米,也就是说一根头发丝的截面就可以平铺摆下78.5万个病毒。
病毒另一个特点就是自己没有生存能力,是一个残疾,需要坐在宿主细胞摇篮里生存。病毒把宿主细胞当战车,与宿主自己作战。
如果要杀死病毒,就必须杀死自己的细胞。
病毒就是因为小,因为可以钻到宿主细胞里生存繁殖,就很难消灭。
目前的很多药物都无法识别健康细胞和被感染的细胞,所以无法剿灭病毒。
细菌比病毒大多了,而且能够单独生存和存在,就可以研究不杀灭细胞而能杀死细菌的抗生素,因此抗生素对细菌有效,而对病毒无效。
病毒还有一个最让人类头疼的特性,就是变异快,即便人类好不容易研究出了一些疫苗和药物,用不了多久,这个病毒变异了,效果就又会下降了,甚至无效了。
因此病毒感染往往只能依靠自身免疫系统来抵抗。
这次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病人就主要依靠自身抵抗力在与病毒拼,抵抗力强的,就好的快生存率高。药物和治疗只是对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尽量辅助病人增加抵抗力而已。
迄今世卫组织只承认有一个药物对新冠肺炎有效,这个药叫瑞德西韦,是美国吉利德科学公司研制的一款新药,尚在临床试验中,安全性和有效性实验还没有完成,因此尚未上市。
人体自身免疫机制主要有三道防线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即是由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物构成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构成第二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第三道防线。
这三道防线杀灭了大量的病毒和细菌,使人类能够保持健康。但人体免疫系统也不是任何病毒都能够杀灭的,比如新冠病毒。
这种病毒是一种新型病毒,刚进入人体,很难被免疫系统识别;当病毒爆发杀死很多细胞时,免疫系统开始反应,但要杀死病毒,就必须连同病毒的战车~宿主细胞一起灭掉。
有时候免疫系统反应过于强烈,就宁肯错杀一千也不放走一个,结果把大量健康细胞也杀死了,导致肺部严重感染,各种并发症发作,高烧不退。
一些体质较弱,有各种慢性病症的患者就往往经不住病毒与免疫系统的这种剧烈搏杀而丧命。
还有一些抵抗力很弱的人,就干脆由着病毒肆虐而毫无办法,这时就更需要有一些治疗辅助措施,来帮助患者坚持下去。
因此免疫系统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就能大量杀敌保护自己,弄得不好就是同归于尽。
如果能够更早的激发免疫系统,在病毒还很少的时候杀灭它,这样就会容易很多,也不会对自身造成伤害。
这就是疫苗。疫苗能够抵御病毒的主要原因就是让免疫系统先认识病毒,就像公安系统发出的通缉令,将病毒照片先发给身体的免疫系统看,以后一有这个家伙出现,立即围捕,坚决消灭!
一般都是用弱毒或灭活疫苗接种人体,让人体先来一次杀灭某种病毒的演习,通过演习和“照片”认识这个病毒,而且知道用哪种武器杀灭它。
但病毒也有武器,就是“化妆”和“整容”,方法就是变异,通过变异,让免疫系统又认不出它来。
因此,生物界与病毒斗智斗勇是一个长期过程,别看人类现在貌似很强大,鹿死谁手,尚难预料,我等都应该好自为之。
别光沉浸在几千年文明的高调中,而是要彻底改改几千年留下的糟粕和恶习,轻装上阵,才能够提升自己的免疫力,打赢这看都看不见的“渺小”敌人。
什么叫木马病毒
木马(Trojan),也称木马病毒,是指通过特定的程序(木马程序)来控制另一台计算机。木马通常有两个可执行程序:一个是控制端,另一个是被控制端。木马这个名字来源于古希腊传说(荷马史诗中木马计的故事,Trojan一词的特洛伊木马本意是特洛伊的,即代指特洛伊木马,也就是木马计的故事)。“木马”程序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病毒文件,与一般的病毒不同,它不会自我繁殖,也并不“刻意”地去感染其他文件,它通过将自身伪装吸引用户下载执行,向施种木马者提供打开被种主机的门户,使施种者可以任意毁坏、窃取被种者的文件,甚至远程操控被种主机。木马病毒的产生严重危害着现代网络的安全运行。
它是指通过一段特定的程序(木马程序)来控制另一台计算机。木马通常有
两个可执行程序:一个是客户端,即控制端;另一个是服务端,即被控制端。植入被种者电脑的是“服务器”部分,而所谓的“黑客”正是利用“控制器”进入运行了“服务器”的电脑。运行了木马程序的“服务器”以后,被种者的电脑就会有一个或几个端口被打开,使黑客可以利用这些打开的端口进入电脑系统,安全和个人隐私也就全无保障了! 木马的设计者为了防止木马被发现,而采用多种手段隐藏木马。木马的服务一旦运行并被控制端连接,其控制端将享有服务端的大部分操作权限,例如给计算机增加口令,浏览、移动、复制、删除文件,修改注册表,更改计算机配置等。
什么是木马病毒
木马病毒源自古希腊特洛伊战争中著名的“木马计”而得名,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伪装潜伏的网络病毒,等待时机成熟就出来害人。
传染方式:通过电子邮件附件发出,捆绑在其他的程序中。
病毒特性:会修改注册表、驻留内存、在系统中安装后门程序、开机加载附带的木马。
木马病毒的破坏性:木马病毒的发作要在用户的机器里运行客户端程序,一旦发作,就可设置后门,定时地发送该用户的隐私到木马程序指定的地址,一般同时内置可进入该用户电脑的端口,并可任意控制此计算机,进行文件删除、拷贝、改密码等非法操作。
防范措施:用户提高警惕,不下载和运行来历不明的程序,对于不明来历的邮件附件也不要随意打开。
什么是木马病毒?
1、木马病毒是一种专门用来偷取用户资料的病毒.
2、不会破坏程序.但会把你的QQ密码.游戏帐号和密码.等发给编写病毒的人
3、可以用木马克星这个软件来查。(在网上搜索)
4、不要打开陌生的链接。不要轻易在网上下载文件。
5、无明显表现。只有你的QQ丢了。或者邮箱丢了。你才会发现。
6、可以杀木马的软件来杀。比如木马克星。噬菌体等。
木马病毒是什么病毒?
木马病毒的名称来自于希腊神化《木马屠城记》中那只有名的木马,因此又被叫做“特洛伊木马”。完整的木马病毒程序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服务器程序,一个是控制程序,被病毒感染的计算机会自动运行服务器程序。如果你的计算机被安放了木马,就如同你的家被人偷偷的装上了后门一样,将变得毫无秘密可言。拥有控制程序的人随时可以检查你的文件,做系统管理员才能做的工作(例如格式化磁盘),你的计算机上的所有文件、程序,以及在你使用到的所有帐号、密码都会被别人轻松的窃走。
传播方式
木马程序通常通过伪装自己的方式进行传播,常见的伪装方式有:
伪装成小程序,通常会起一个很诱人的的名字,例如“FlashGet破解程序”,用户一旦运行这个程序,就中了木马
伪装成网页,网页的链接通常会起一个十分暧昧的名字,诱使用户去点击它,用户一旦点击了这个链接,就中了木马
把自己绑定在正常的程序上面,高明的黑客可以通过编程把一个正版winzip安装程序和木马编译成一个新的文件,一旦用户安装winzip程序,就会不知不觉地把木马种下去
伪装成邮件附件,邮件主题可能会是“好消息”,“你想赚钱吗?”等等,一旦你好奇的打开附件,木马就安置在了你的计算机中
感染对象
木马程序感染的对象是整台计算机。
病毒典型代表——网银大盗
网银大盗(Trojan/PSW.HidWebmon)是 2004年4月18日被江民反病毒中心率先截获的木马病毒,该木马偷取XX银行个人网上银行的帐号和密码,发送给病毒作者,给成千上万用户的资金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紧接着,又出现了网银大盗的变种病毒,窃取的网上银行帐号和密码的范围从1家直接扩展到数十家,是木马病毒中具有严重危害性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