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有哪些黑科技?
首先是它的图形加速黑科技。
在这天,华为的老总余承东在手机发布会上,正式揭开了“很吓人的技术”的神秘面纱。这个技术就是GPU Turbo图形加速。GPU Turbo图形加速到底是个什么鬼?虽然华为在数据上做了很多比较,但实际上还是有很多小伙伴不知道这个技术到底是啥。
通俗易懂地来讲,当你打开手机应用,手机要给你显示你想看的内容,就得启用CPU,帮你在手机内存里一个一个的找。至于找的速度有多快,就跟你仓库存放的物品数量有关。根据数据显示,华为手机在使用了GPU Turbo图形加速技术后,华为手机的图形处理效率将提高60%,而省电程度也提高了30%。
黑科技:它不仅是手机,更像电脑
更强大的充电、续航能力华为 M20 配置 4000mAh电池+22.5W快充,已是相当优秀;M20 Pro 更是突破性搭载4200mAh+40W快充。不仅续航久,更是半小时就能充入70%的电量,是iPhone X充电速度的近4倍!
黑科技:它不仅是手机,更像相机
在iPhone硬件创新稍显乏力时,国产手机进步迅猛,华为年度旗舰Mate 20便是备受关注的产品之一。在外观上,Mate 20系列最引人关注的,手机背面三个徕卡摄像头和一个闪光灯的田字型分布,这一设计也被不少人调侃成“浴霸”。三颗摄像头的具体参数为 1200万像素(广角,f/1.8光圈)+1600万像素(超广角,f/2.2光圈)+800万像素(长焦,f/2.4光圈),支持自动对焦(激光对焦/相位对焦/反差对焦),支持 AIS 防抖。
那些年科幻电影里的黑科技有哪些成为了现实?
电影中的2001与现实中的1969
无论是光怪陆离的的星际穿越,还是颓垣败井的废土世界,科幻电影架空的时空,一直在努力营造距离感和割裂感拉长时间维度,将观众迅速带入科幻世界。不过,正如火爆的《头号玩家》,科幻电影的最大价值在于天马行空描绘出可以跨越银幕的硬核科幻,人工智能,作为硬科幻电影的宠儿,充当了填补观众探寻未来意义心理沟壑的润滑剂。
自1965年正式提出人工智能算起,50多年,AI在好莱坞电影和现实中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大银幕上,以梦工厂为代表的电影制作公司,塑造了无数出神入化的AI形象,成为普罗大众对科技崇拜的源泉所在,满足了人类对未知生活方式的向往。
一定程度上,科幻电影也成为科技行业的启蒙者,移动电话之父马丁库帕就承认,他发明第一台移动电话正是受了《星际迷航》中“通讯器”(communicator)的启发。正如迪斯尼动画电影中,总会有一个捧哏的话唠动物角色,人工智能机器人也是科幻电影的标配。伴随着电影塑造的经典AI根深蒂固形象,人工智能被视为下一个从银幕上走出来的科技。
《星际迷航》中的通讯器
电影2001年:人工智能飞船迈向木星
现实1969年:登月飞船算力不如手机
1968年一部被誉为““现代科幻电影技术的里程碑”的电影横空出世,这就是《2001漫游太空》,电影将未来锁定在了33年后的2001年,“发现一号”太空飞船向木星进发执行太空任务。除了飞行员和宇航员,还有一台具有人工智能、掌控飞船的电脑哈尔9000,哈尔9000被设定为一个永远不需要关机,从不出错的人工智能形象,它可以用自然语言沟通,带有人类情感和趋利避害的生物属性。
哈尔9000(图片引自网络)
哈尔的声音温和友善,让人产生发自内心的暖意,在茫茫太空孤独旅行,它也成为了人类最好的交流伙伴。
影片大篇幅展示了2001年人工智能哈尔与人类的互动,比如与鲍曼下国际象棋并轻松赢了对方。它可以毫无障碍的理解人类的语言和情感,甚至能够在人类躲着自己谈话的时候,读出唇语。在得知自己会被强行关机之后,哈尔还能够作出先发制人的反应。最终,在杀死三位宇航员之后,哈尔被男主拔出了记忆板。
哈尔与人类下国际象棋(图片引自网络)
这部电影展现了人们对2001年的畅想,尽管我们距离“未来”已经过去17年,人类仍未实现随心所欲的漫游太空,但当时一些接近想象力巅峰的预测已经实现。比如电影出现的iPad、视频通话的雏型已经普遍使用,甚至iPod的名字都源于电影维修小飞船的名字Pod。
视频通话(图片引自网络)
电影中iPad的原型(图片引自网络)
而哈尔作为人工智能的雏型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包括Siri在内的现有语音助手都是对哈尔的一脉相承。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在上映几个月后,阿波罗11号登陆月球;26年以后的1997年,IBM深蓝超级计算机打败世界排名第一的国际象棋选手加里卡斯帕罗夫,让深埋电影中的隐喻变为现实。
NASA登月导航计算机算力综合不如手机(图片引自NASA)
《2001漫游太空》寄托了人类开拓星球的思潮,但1968年的现实是,即便登月用的导航计算机主频也只有2.048MHz,所有登月电脑的性能加起来都不如现在一部手机的运算能力,更不用谈人工智能所需要的强大算力和海量数据的支撑。
80年代到90年代的很多电影很少有揉入硬科幻的人工智能形象展现,无论是斯皮尔伯格的《人工智能》还是《机械公敌》、《月球》、《银河系漫游指南》AI 机器人 Marvin,电影更多的是披着科幻外衣去对人性复杂的探讨,鲜有以科技或科学猜想推动情节。
电影《人工智能》(图片引自网络)
集中在2013年到2014年上映的几部电影,开始继续从硬科幻的角度探讨人工智能,与此前天马行空的机器人相比,这些人工智能形象更加超前,但也更加接近现实。
电影中的2025与现实中的2016
电影2025年:手机女友成为现实
现实2016年:语音识别与人类打平
《星际穿越》大量展示了虫洞、黑洞、多维空间以及广袤的星际旅行场景,诺兰导演甚至邀请到了天体物理领域的顶尖大牛基普索恩担任影片的科学顾问,保证了影片科幻属性足够硬。TARS作为智能机器人的出现带给观众很多亮眼之处。
《星际穿越》中的智能机器人(图片引自互联网)
在电影中,TARS会说话能思考,甚至能够麻溜利索的变形在滔天巨浪扑来之前拯救安妮海瑟薇。在解密引力之谜甚至在五维空间里,TARS都以恪尽职守的高级助理形象出现,高效完成任务指令,可以说缺少TARS,人类的智慧无法完成这项艰巨的太空任务。而重建TARS时,那个幽默度的桥段让冰冷的机器形象多了一份人性。
《星际穿越》中的智能机器人(图片引自互联网)
观众偏爱TARS,更多在于,相比于无所不能的机器人,TARS没有被设定为拟人形象,不锈钢拼接起来的外观更符合人类世界设定下的工业产品,与现实更接近。
而约翰尼德普在《超验骇客》的人工智能突破就显得惊世骇俗,你能想象有一天你的躯体死去精神意识却被保留在互联网上,而且可以无所不能,《超验骇客》打造的一流的科幻概念超越了很多硬科幻设定的范畴,将我们能想象到的人工智能进一步升级,以去实体化的虚拟形态存在。
电影《超验骇客》(图片引自互联网)
在电影中,生化形态的人工智能高概念让德普无所不能,与此同时去中心化的生存方式让他无处不在,如同正在火热的区块链,这种繁衍形态让传统势力很难通过拔电源将其消灭。
电影《超验骇客》(图片引自互联网)
如果说《星际穿越》和《超验骇客》还距离我们认为的人工智能太远,电影《Her》所打造的智能环境简直是死宅单身狗的天堂。故事发生在17年以后的2025年,内向宅男西奥多托姆布里遭遇分手后,寻求一款叫做OS1的智能操作系统聊以慰藉,操作系统化身为一名叫做萨曼莎的“女性”(斯嘉丽约翰逊声),她风趣幽默又善解人意,她学习和进化的速度让西奥多感到不可思议,甚至能够帮助以写情书为本职工作的男主检查拼写和语法。
电影《Her》(图片引自网络)
萨曼莎脱胎于类似苹果HomePod/亚马逊Echo这样的智能音响,以机器人女友的形象对外展示,并以卡片机的终端对外销售。OS1所代表的人工智能比17年前的智能音响有了长足的进步,它所有的交互通过自然语言完成,背后有一套完成的养成逻辑,依靠语音、图像识别和神经网络算法,能够与用户沟通迅速成长,并依靠与数千名用户“谈恋爱”不断进化,达成完美情侣,可以说这一形象几乎满足了人类对未来智能伴侣的所有想象。无疑,在众多人工智能形象中,OS1更接近我们真实生活。
OS1帮助男主检查语法和错别字(图片引自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法国计算机科学家 Pierre 受电影中 AI 作音乐的启发,研制了一款先进的能作曲的 AI —— Avia,不仅所作曲子出了专辑,应用到重要庆典、NVIDIA GTC 2017中,而且 Avia 还成了国际作曲家。
OS1的终端形态更像目前的智能手机(图片引自网络)
这是观众的反馈,同时也有这足够牢固的现实基础。OS1有着足够强大的算法和硬件配套,与现实生活中的智能音箱相同的交互逻辑和演化路线,增强了用户的认同感。
从亚马逊Echo到OS1还有17年的路要走。
单拿语音识别来说,从1952年贝尔实验室研制了第一个可十个英文数字的特定人语音增强系统一Audry系统,到2016年微软发表论文称语音识别上的技术已经高于专业的人工速记员,达到了与人类同等交流对话的水平,中间走了64年。这背后涉及到的卷积神经网络及LSTM神经网络,以及自由格人机界面听觉训练虽非易事,但我们有理由相信17年以后的Echo就是OS1的原型机。
从2001年走到2025年,科幻电影所塑造的人工智能形象愈发保守,好莱坞电影开始通过与现实接轨的方式应对观众的审美疲劳。对应到现实世界,人类的人工智能则来到了一个集中爆发的阶段。在看过了无数个哈尔、Marvin、TARS之后,我们也正在按照电影中的酷炫思路打造活生生的人工智能。
比如AlphaGo,它是第一个击败人类职业围棋选手、第一个战胜围棋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程序,和IBM的深蓝超级电脑有着同样举足轻重的意义,意味着人工智能的时代从电影银幕走到现实中来。
人工智能对弈围棋(图片引自谷歌)
Google的AI法宝还不止有AlphaGo,引入NMT神经网络的Google翻译、会主动管理照片的Google Photo、像OS1跟你聊天的Google Allo、语音助手Google Assistant以及更帮你看到东西的Google Lens都是Google组装一款超级人工智能终端的模块化产品。
而这一切模块化产品都可以组装在一款智能手机上,尤其是5G网络带来的速度和数据支撑,被认为是人工智能最终爆发增长的终端。随着移动设备的增加,数据也逐渐海量,尤其是5G时代,大数据的支撑,让人工智能有了爆发基础。
手机中Siri曾经被视为人工智能在现实中的形象,但烂尾的效果最终让Siri成为众人调侃的形象,甚至对消费者对人工智能产生了负面影响,据一份2016年的调查显示,只有3%的用户在公共场合使用过Siri,如此尴尬的数据以至于最后库克不得不连夜从Google挖人。
手机人工智能初探
4月4日,苹果公司宣布,前一天离职的谷歌前搜索兼AI高级副总裁John Giannandrea(约翰詹南德雷)加入苹果,担任“机器学习及人工智能战略”总负责人,成为苹果第16位核心管理层高管,直接向CEO库克汇报。急切的挖人举动让苹果的AI焦虑一览无遗。
吾家有AI初长成 Jovi初探银幕梦想
除了苹果,赶赴人工智能这波浪潮的手机公司大有所在,并开始为人工智能打造形象,这里面还包括打造AI品牌Jovi的vivo,Jovi和哈尔、TARS、Alexa一样,是驻留在智能手机中的人工智能。
现在Jovi虽然只是探索AI的第一阶段,但却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很好的演化路径。背靠骁龙AIE(人工智能引擎),以骁龙神经处理引擎(NPE)软件框架和神经网络(NN)库为接口的异构计算方案。其具有广泛接纳性的逻辑,极高的兼容性,精准而庞大的计算力,成为了Jovi AI的推动力,并为消费者量身打造实现智能场景应用的vivo X21手机。
vivo打造的人工智能想象Jovi
功能上Jovi 助理拥有系统全局级的智慧识屏功能,可以让用户的所有操作节点智能化,替代繁琐重复甚至需要思考的操作,让我们可以高效管理生活和工作事物。比如在界面中长按一段文字即可触发识屏功能,该功能会快速识别并智能提取用户长按的文字信息,然后用户就可以就此信息进行快速查阅/扩展及相关操作。
Jovi人工智能
AI应用到相机,Jovi则可以自动识别你的肤质、肤色、性别、年龄,并且会学习你的使用习惯,在你每次自拍的时候为你选择一种最适合的美颜效果。回望2001年的哈尔,Jovi正在替代它的角色,只不过不是在宇宙飞船,而是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起居,你定了车票、机票,它会提醒你时间、目的地天气和机场路况;你上网购买了快递,它会告诉你快递单号是多少并一键帮你快速查询物流;如果你喜欢看球赛,它会帮你跟踪欧冠和NBA赛事;它能在你出行前,为你安排行程。
Jovi人工智能
我们可能习惯了手机作为一个冰冷的连通机器,但Jovi赋予了机器血肉,Jovi能够不断地学习,就像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伙伴一样,认识越久就越懂你的需求,随时给你最好的生活建议,并打理好了生活的一切。
未来,你和手机不再是简单的交互,而是养成关系,Jovi所代表的人工智能可以被养成高效贴心的商务管家,也可以被养成为体贴入微的女友。它不会随着你更换设备而丢失,正如《超验骇客》中的德普一样,跟随互联网随遇而安。现在Jovi所代表的手机人工智能,正在朝《Her》中的2025年走去。
尽管霍金临终前曾警告人类要警惕人工智能,但他仍然承认“创造AI的成功可能是我们人类文明历史上最大的事件,我们生活的每一方面都会因为人工智能改变。”
我们会在“绿洲”里汇聚,还是在2049相遇
时间随着电影往前走,在《银翼杀手2049》中的2049年,城市已经失控并崩溃。虚拟人工智能乔伊成为复制人K慰藉的对象,在2049年依靠全息投影投射成像的虚拟人可以随意出售,除了没有实体,她已经完全和人类无异,情商智商超高也更为体贴,成为不少宅男倾慕的对象。
电影(银翼杀手2049)中的虚拟投射人工智能(图片引自网络)
作为一款成熟的人工智能产品,我们在电影里见证了乔伊从机械装置投影到投影设备移动化全新升级的过程。尽管很多人认为复制人是鬼扯,但这个投射装置的升级让不少人认为在2049年更容易实现。距离2049还有21年,依靠现有的人工智能基础,我们相信乔伊真的有可能在2049年从银幕走出来与我们相遇。
可移动版乔伊(图片引自网络)
无独有偶,斯皮尔伯格在《头号玩家》中也将2045年设定为世界崩溃的边缘,眼花缭乱的VR世界让快要凉了的VR厂商起死回生,终于有了用例可以背书。人工智能也好,VR也好,都是科技高速发展的终极产物,或许那天世界依旧运转良好,我们和朋友在“绿洲”里相聚,回家在2049里缠绵。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科幻电影则完全源于天马行空的想象,科幻与现实看似两条平行的世界,我们深信二者的时间线和想象力最终会因为不懈努力在未来交汇在一起,这一天我想并不遥远。
有哪些黑科技的小东西适合作为礼物送给女友?
1创意阿拉神灯
首先小编为大家着重推荐这款黑科技代表作之阿拉神灯,可以通过app任意diy点阵图案和文字,具备来电提醒、语音闹钟、录音、照明等多种强大功能,送给女生绝对是一体多用的神器。
2爱心触摸感温杯
普通的杯子一定没有什么新意吧,不如试试送女生这款黑科技杯子吧,当水温超过65度时爱心会变成红色,35度以下会变成蓝色,还可以专属刻字噢。
3公子小白情感智能机器人
说到黑科技当然少不了我们的公子小白,智能的头脑让它看上去一点不像一个机器人,在无聊的时候陪ta解闷儿聊天,还可以帮助休闲和学习,一定很受宠爱的。
4伴睡沙漏小夜灯
小编不会告诉你它就是可以让人15分钟睡着的神奇沙漏,4种不同的颜色会随着沙砾的堆积慢慢变化,柔和的灯光有效促进睡眠,让女生在夜晚更加舒服。
5创意木块夜光闹钟
简洁的木块闹钟不仅看上去很大方,使用起来也科技感十足,送给女生摆放在卧室美观和实用两不误,LED的屏幕夜晚也能看得很清楚噢。
6Smart Clock地毯式闹钟
你的身边是否有喜欢赖床的女生呢?这款地毯闹钟结合了一项专治赖床症的黑科技,就是踩在上面3秒以上才会关闭闹铃,那个时候你一定清醒了吧,快分享给你身边的ta吧。
7暴风虚拟魔镜 VR眼镜
女生是视觉性直观动物,所以一切东西的选择标准,首要就是好看。这款VR眼镜真的是好看到爆炸,避开了公主少女风,走起黑色神秘感,并且vr3D眼镜带你开启神奇之旅,强大的3D感,震撼的虚拟现场,宛如亲临虚拟世界,有了这个高科技礼物,可以宅在家不出门啦。
8飞利浦智能蓝牙音响
虽然上面已经推荐过一款音响,但是飞利浦这款人工智能的黑科技前沿产品和它萌萌哒的外形设计,让我不得不再一次把他送上礼物清单,就像这个产品的介绍,小飞智能音响,给我们的不仅是“声音”的陪伴,更是一种值得陪伴的成长。
9家用k歌专业麦克风
KTV虽然是释放压力的好地方,但的确有些吵闹,如果只是喜爱唱歌的女孩,不妨送她一款K歌专用的麦克风,可接手机,在家就能享受高品质的ktv质感,唱吧、全民tv、yy等火爆的k歌软件必备神器。
10未卜先知答案之书
这是一本神奇的答案之书,当你有疑惑有困难的时候,闭上眼晴,虔诚的询问,然后打开这本书,你就可以找到那份专属你的答案,是很有趣的黑科技礼物哦。
淘宝上你能买到的黑科技产品有哪些?
暴风虚拟魔镜 VR眼镜,这款VR眼镜真的是好看到爆炸,避开了公主少女风,走起黑色神秘感,并且vr3D眼镜带你开启神奇之旅,强大的3D感,震撼的虚拟现场,宛如亲临虚拟世界,有了这个高科技礼物,可以宅在家不出门啦。
索尼掌握的黑科技有哪些
太多了,索尼本来就是喜欢搞事的公司,脑子里一直揣着别人想不到的点子
小米黑科技有哪些
手机天天都在用,但是真正了解自己手机的人却很少。最近有不少人都在问,小米黑科技有哪些?小米手机有哪些好用的黑科技功能?那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小米手机几个好用的黑科技功能吧,下面就一起来看看。
一、相册黑科技
1、照片拼图
我们的小米其实隐藏着很多黑科技功能,比如照片拼图。打开小米手机的相册,然后点击顶部的【三点】图标,再点击【拼图】,接着只要选择要进行拼接的照片,再点击【确定】,就能将这些照片拼在一起了。
2、照片电影
照片电影,大家有听说过吗?照片电影也是小米相册隐藏的黑科技功能。照片电影可以帮我们将照片变成视频哦!进入小米相册,点击【三点】图标,就可以找到【照片电影】这一功能了。选择【照片电影】后,再选择好照片,最后点击【确定】,就能快速将选中的照片变成视频了。
另外,我们还可以选择【模板】、【音乐】和【编辑】这3个功能进行编辑。如果你想要进一步给视频加上合适的特效或贴纸的话,可以直接打开照片视频进行添加哦。添加完成后,直接到作品库查看就行。
二、万能遥控器
在我们的小米手机中,有一个万能遥控器功能,这个功能就非常强大了,可以控制各种家用电器的开关,包括电视、空调、风扇等等。进入小米手机的【系统工具】,即可看到【万能遥控】这个功能,之后只要点击【+】图标,将要进行控制的家用电器添加进去就行了。
三、小爱同学
小爱同学,大家都不陌生吧,有人觉得小爱同学很傻,其实小爱同学还蛮厉害的,它可以帮我们处理很多事情,比方说,我们可以问小爱同学明天的天气情况,还可以让小爱同学帮我们打开某个应用等等。
四、语音转文字
小米录音机,可能很多人都不经常用。在小米录音机中,有一个语音转文字功能,开启这个功能,能快速将录音文件转为文字。
有哪些已停产或非常冷门的索尼「黑科技」产品?
Sony NT Tape System:世界上最小的磁带,个头只有比指尖大那么一点点而已,但可以录音两小时,且接近DAT品质。只不过后来碰上了MD和MP3,于是很快就淡出了数码界,可以说是一款生不逢时的黑科技了。
Sony PS-F9黑胶随身听:黑胶唱片大家肯定听说过,随身听也听说过,但是黑胶随身听你可能就没有听说过了。这台黑胶随身听是索尼1980年代的产品,除了做到了可随身携带的体积之外,更不可思议的是做到了可选曲,因为不像CD,黑胶是没有index文件的,唱针强行贯穿读取会划伤唱盘,但是它却做到了。
Sony PCM-D1录音笔:这款录音笔可以说是索尼录音笔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相信熟悉录音笔的朋友对于PCM-D系列录音笔都不陌生,而PCM-D1就是其中的始祖人物,它发布于2005年底,当年售价超过20万日元,各项性能指标都是超一流的,不少朋友也会把它作为高品质音乐播放器来使用。
Librie电子墨水屏阅读器:这是索尼在Sony2004年发布的“电纸书”, 它配备有800 x 600 的电子墨水屏,很多朋友都以为亚马逊的Kindle是最早的电子阅读器,其实索尼这台机子才是哦。而且不得不再夸索尼一句,2004年设计的产品,这外观放在今天也是很好看的。
确实,源于数码产品本身的属性,它们的更新换代会比很多产品都要来得快。但是一些经典的、或者是惊人的黑科技产品,即使随着时代更迭逐渐没有人使用了,但是它的在数码史上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所以索尼的众多黑科技产品,即使是已经停产品。